皇家的 正规的重要的东西
“前门到了,请您前门儿上车,后门儿下车。”
前门、前门儿、后门儿为什么有的地方带有地方不带?
皇家的、正规的、重要的东西不能带儿化音,小的可以带。北京内城的门,一般不能带儿化音。但也有例外,如朝阳门也叫齐化门(元代名称),老百姓俗称齐化门儿。外城只有两个门不带儿化音,一个是永定门,一个是广安门,因为这两座城楼比较大。
东便门儿,西便门儿,广渠门儿,都要带儿化音。不带就是不知道这个规矩。那左安门、右安门呢?因为左安门、右安门是朝廷的叫法。当初老百姓,对左安门叫“礓礤门儿”,还是带儿化音。因为左安门、右安门也不大。右安门叫“南西门儿”,也是门儿,那带儿化音。
再比如,皇家的颐和园、圆明园,不能说颐和园儿,圆明园儿。万寿山,不能说万寿山儿。景山,不能说景山儿。您可能要说那为啥石景山儿、九龙山儿,都可以带儿化音,因为它不是皇家的,就这么简单。
大的不带 小的带
一般来说,大的不能带儿化音,小的要带儿化音。“大爷大妈”“大哥大嫂”就不带,“小子儿”“小不点儿”“小屁孩儿”就带。
成年人也有年纪相对大和年龄小的。比如说,刚入厂的小年轻儿、小青年儿,小李儿、小赵儿、小张儿、都可以带儿化音。但如果上了岁数了,老李儿、老赵儿、老张儿,这就很奇怪。
还有一些儿化音是约定俗成的,加不加“儿”,词义就变了。
比如,白面,不能说白面儿,那就成了毒品了。但是棒子面儿、玉米面儿、胡椒面儿就带儿化音。
“宝贝”(轻声)和“宝贝儿”,前者指珍贵的东西,后者是指亲近的人,一般指对晚辈或者爱人的一种称呼。“老张家里收藏了好多宝贝”“老张家的宝贝儿学习成绩可好了”这两个词要混淆了可是要闹笑话的。
“进了门儿,倒杯水,喝了两口儿运运气儿,顺手拿起小唱本儿,唱一曲儿,又一曲儿,练完了嗓子我练嘴皮儿。绕口令儿,练字音儿,还有单弦儿牌子曲儿,小快板儿,大鼓词儿,越说越唱我越带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