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说起大专学历,相信会有很多人发出一种“不懈”的叹息,毕竟现在连普通企业招工,都需要本科学历起步,大专生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
但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大专学历可是“高等人才”的代表,因此,说起“第一学历”,还需客观来看。
在2021年新晋中科院院士中,有一位名叫马余强的教授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不是因为他的学术知识,而是他的“第一学历”是大专。
从马教授的简历来看,他1981年考入了宁波师范专科学校的物理系,之后在南京大学读得硕士和博士。现在为南京大学教授兼博导。2021年成为新晋中科院院士。
看到这份简历之后,本以为是一个“逆袭”故事,一名专科生通过自身努力考到名校,并获得博士学位,如今成为了名校的博导,晋级院士。
但网友的一番话却让大家脑海中想象的“逆袭故事”破灭,因为以前大专不一样,现在的大专学历不可同日而语。为何这样说?为大家分析几组数据之后,或许很多人能够明白。
在上世纪80年代,各个大学还没有开始“扩招”,学生上大学只看“录取率”。难度要大很多。
首先,在当年的大学中,包含大中专三类,只要是高中毕业的学生都能考,这些人加在一起来争8%的录取率,而本科的录取率不到4%。
其次,80年代的学生想要读大学,需要经过4轮筛选淘汰,分别是小升初、初升高、预考和高考,再次基础之上,录取率可能不到4%。
但扩招之后的高考,只需要经过两次淘汰,而且录取率要远大于4%,这样一来,就知道当年的高考有多么难了。
最后,当年的中专属于干部预备学校,是四年学制,之所以很难考,是因为它和公务员考试有一拼,而大专学历比它还要高一级。
并且有过来人讲,在那个年代,许多优秀的大专生毕业之后,是可以直接到研究所工作,反观现在985院校的学生,本科毕业之后又有多少人能进入研究院?
如此对比之后,才发现在上世纪80年代,大学扩招之前,上大学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此对于新晋中科院院士马余强而言,虽说第一学历是大专,但在当时,却堪比“985和211院校”的实力。
当然,这样的比较其实意义不大,毕竟当时的教育资源和竞争环境都不能与现在相比,而现在的学生知识内容量越来越大,有时候不仅要拼学生个人实力,可能还要拼家境。
但反观现在的大专生,确实已经很普遍了,从高考录取分数来看,很多学生考200分就能上大专,要知道高考总分750分,200分的要求已经很低了。
正因如此,在很多人眼中,一名专科生考上博士,并成为博导,甚至是中科院院士是一种“逆袭”,但这种评价还需要根据年代和环境来看,才能更加客观。
或许也有很多网友会问,现在的大专生还有希望“完美逆袭”吗?可能性当然是有的,但难度也是相当大,而能真正实现“逆袭”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但这并不妨碍大专生继续努力,人生又不是只有一条路充满精彩,只要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就是一种“逆袭”。
新晋中科院院士马余强,第一学历是大专,网友却说以前大专不一样,经过一些数据的分析之后,以前的大专确实不可同日而语。而马教授的成功更应该说是“能力使然”。
这对现在的大专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激励,虽然想过“逆袭”的人生并不容易,但不拼搏一把,又怎能知道自己的方向会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