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体制造就企业强国,盘点值得借鉴的日式教育!

欢迎来到“国际教育视野”系列文章第二期,在上期文章中,我们为大家介绍了法国的教育体制,今天,我们来带大家来了解日本的教育体制。

作为邻国,日本不光在地理上和中国相邻,在文化习俗和经济交流中也与中国联系紧密。放眼世界,日本也是全球拥有最多百年企业的国家。日本经济大学教授后藤俊夫在2018年《工匠精神:日本家族企业的长寿基因》中用数据展示:日本超过百年的企业有25321家,其中有147家企业历史超过500年,甚至还诞生了21家超过千年的宝藏企业!企业长寿的背后,一方面是日本人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日本教育的影响。

现有的日本教育目标来源于日本宪法、《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1947年3月31日公布施行的《教育基本法》由“前文”、11条和“附则”组成,其整个文本都体现出了战后新教育的根本精神和宗旨:为了实现“建设民主的文化的国家,为世界和平和人类福祉作出贡献”的理想,要依靠“教育的力量”,教育要“培养尊重个人尊严、追求真理和希望和平的人”。可以说,“尊重个人尊严、追求真理和希望和平”是《教育基本法》所确定的日本新教育总目标。

对于这个总目标,《教育基本法》第1条“教育目的”又作出了进一步的规定,即“教育必须以完善人格为目标”,培养“和平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培养“热爱真理和正义、尊重个人价值、重视劳动和责任、充满独立自主精神的身心健康的国民”。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育基本法》第2条“教育方针”明确规定:“必须在一切机会和所有场合来实现教育目的”,“必须通过尊重学术自由,与实际生活相适应,培养主动精神,互相尊敬和合作,来努力为创造和发展文化作出贡献”。可见,《教育基本法》的前文和第1条、第2条比较完整地阐述了日本战后新教育的根本精神和基本理念。

日本人对教育(特别是强制教育)抱有一些重要信念。他们认为所有学生有能力学习知识,学生的努力、坚持不懈、自律能力及非学术上的能力决定了学生的学业成就。这些学习及行为习惯是能够通过讲课及训练而学回来的。所以,日本小学及初中不是根据学生的能力而编班授课,也不适应各学生的差异。学生从小学到博士所学科目并无变化,只是课程设计深度有所不同。

在强制教育中,教科书是免费的。每隔三年,委员会和校长须从日本文部科学省的书本名单(包括该省出版的书籍及经过认可的书籍)中选取新的课本。文部科学省负责分发这些教科书到公共和私立学校的支出。教科书体积细小,易于携带,已成为学生的财产。

强制教育也体现在教育公平中,为了让学生得到同等学习的机会,日本各学校的财政分配是相对性相同的。各地师资水平不会悬殊,全国性的学习范围让学生们得到均衡和基本的教育,也保障国内能同步向着教育总目标前进。

日本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的“六三三四”制,这个制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1947年的新学校教育法制定的。在日本,小学和初中也是义务教育:小学通常是6岁入学,学生在校学习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科目;初中主要是教授学生今后服务于社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除常规科目外,学校教育中也包括了运动会、学园祭、饲养小动物、学校给食、学生轮流扫除、职业辅导等内容。

日本的学前教育机构有两种:一种是保育所,属于福利机构,招收从出生到6岁的幼儿,由厚生劳动省(日本负责社会保障的部门)领导。另一种是幼儿园,属于学校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招收3~6岁幼儿,由日本的文部科学省(日本负责教育的中央行政机构)领导。

(1)培养健康、安全、幸福地生活所需要的日常习惯,并使其身体的各种机能得到和谐地发展。

(2)让幼儿在幼儿园内体验集体生活,培养幼儿初步具有喜欢过集体生活和团结互助、自主、自律的精神。

(3)培养幼儿正确理解和对待其周围的社会生活现象的萌芽观念。

(5)通过音乐、游戏、连环画等方法,培养幼儿对创作表现发生兴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分为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和表现5个领域。

在幼儿教育阶段,日本人认为幼儿应该感受和发现世界,推崇适当的冒险和挑战。孩子们会被鼓励观察自然,多做运动探索;学校甚至会安排一些我们认为高难度的跳马、徒步活动。感受世界的过程是丰富多彩的,幼儿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都被考虑在内。孩子们通过感受自己、感受环境和他人,开启了人生中第一趟充满爱与和平的旅程。

日本实施初等教育的机构是单一的六年制小学,儿童满6周岁入学,12周岁毕业,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新学年从每年的4月份开始,多数小学采用三学期体制,三学期之间分别为暑假、寒假和春假,因此,日本的小学生通常有三个假期。加上日本频繁的国家假日,日本假期短而频繁,学生们能更好地实现劳逸结合,并不会因假期太长就忘记课业进度。

日本小学的教育目的是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实施初等普通教育。教育目标主要包括:

(1)以学校内外的社会生活的经验为基础。使学生正确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养成合作、自主和自律的精神。

(2)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乡市和国家的现状与传统,并进而培养国际协作精神。

(3)使学生具有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和产业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掌握基本技能。

(4)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国语,并形成使用国语的能力。

(5)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数量关系,并形成处理数量关系的能力。

(7)培养学生健康、安全和幸福生活所必须的习惯,并力求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8)使学生基本了解能够使生活明朗、丰富的音乐、美术和文艺等,并形成相应的技能。

本实施初等教育的机构是单一的六年制小学,儿童满6周岁入学,12周岁毕业,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新学年从每年的4月份开始,多数小学采用三学期体制,三学期之间分别为暑假、寒假和春假,因此,日本的小学生通常有三个假期。

小学的教育课程由各学科、道德和特别活动三部分组成。教学科目包括国语、社会、算数、理科、音乐、图工、家政、体育,文部科学省对这些科目都有详细具体的规定。小学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自己本身;理解他人;了解自然,具有高尚的情操;自己与团体、社会的关系。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尊重他人,重视生命,为创造民主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而努力,为促进国际和平做贡献。特别活动是指班级、年级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在日本教育观念里,人们认为寻找真理的过程比真理本身更为重要。日本从小学阶段起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学生以组为单位,8岁孩子已有独立调查能力。譬如,去消防队了解消防部署过程、消防基本程式,然后画出消防部署图。或者去垃圾分拣站,了解垃圾分类、处理方法以及基本程式,然后画出示意图,写出调查报告。课题可大可小,也有孩子研究人类社会的环保问题。真正去了解地球上主要自然资源分布比例、汽车尾气基本成分以及有害气体的化学成分等等。全国随处可见的公民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教育文化体系也为此助力。在这样的培养方式下,至2018年日本人拿了18个诺奖,距2001年提出的“50年30个诺贝尔奖”的计划,已实现大半。

因文章篇幅较长,日本中、高等教育介绍请查看【是什么让日本拥有世界最多百年企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