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国家,医生这个职业是“万金油”,地区平均工资排行榜的前列一定有医生。
但因为每个国家的实际情况不同,医生的待遇也会存在一些差别。比如在我国能够熬出头的医生们大多都是非常“光鲜”的,工资高、待遇好、资源多……
而更大部分的医学生们,仍在充满艰辛的道路上前行着,所以看似光鲜的背后其实藏着非常多的辛苦和无奈。
说到学医,很多同学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就是那句“朗朗上口”的话: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这句话说出来比较刺耳,但背后是无数医学生的无奈与辛苦。
有位网友的评论令人感到“扎心”。这位网友的女儿当年高考的成绩很不错,以孩子当时的成绩上岸教育部直属几所师范大学没有问题,而孩子却选择本硕连读8年制的临床医学,现在本校附属医院读研二,医院的患者特别多,每天的工作又苦又累。
如果遇到“不良导师”,孩子们就需要干更多的辛苦活。每月工资一千元,不光要工作,还要应付各种考试,像临床技能考试、临床医师资格考试、住培考试等等,毕业还要论文答辩,而医学理论特别深奥,孩子值夜班后还要回家学习。
由此看来,成为医生这条道路的辛苦,可能只有医学生们和医学生的家长们才能体会到,这个过程漫长而劳累,所以才有了那句“别劝人学医”的调侃。
同学们以为在学生阶段咬咬牙,发愤图强,顺利毕业进入岗位就可以了吗?其实不然,在成功步入社会后,又是另一段艰辛的开始。
医学生们想要成为正式的医生需要经过以下这条道路。假设学生是本科毕业,在毕业进入医院后进行实习,在工作期间同学们需要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才能成为正式的医生。
而在这个阶段同学们的工资是比较低的,如果想要获得更高的福利待遇就需要不断晋升自己的职称。
每层的职级晋升,同学们普遍都需要经过5年时间的历练,也就是说在原岗位需要工作满5年才可以参加更高一级的评级,这个“升级”的过程仍然是非常漫长。
一般来说,如果同学们想在未来晋升为主任医师,大概需要15-20年的时间,还未见得能够成功,所以医生这条道路想要往上攀爬也是非常不易的。
医学生们“熬出头”了,部分地区已经下发通知,这些岗位的待遇有望提高
在以往的生活中,我们能够接触到医生的机会较少,大家看到的都是大医院中的医生,觉得他们工作又稳定又体面,福利待遇也比较好。
但实际上,走入基层为大家服务的医学生也不在少数,只是经常被人所忽略罢了,他们工作的辛苦程度其实跟大医院的医生也不相上下。
而现如今,处在基层医疗岗位的医学生迎来好消息,像吉林等部分地区已经下发通知,比如从事乡镇医疗工作的这些岗位薪资待遇有望提高,“涨工资”也不再不是梦。
根据相关规定,要求保证基层医疗的外编人员薪资待遇与编内人员基本看齐,而且建立了基本工资保障制度,以及绩效奖励制度,着重向关键人员和居民满意度高的医生倾斜,两者结合后形成新的薪资管理体系。
此项政策的推出,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好事,基层医护人员会觉得自己得到了重视,有利于调动医护队伍工作积极性,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为我国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同学们坚定地将从医视为自己的追求,要么在报考专业时一定要了解专业的内容与方向,以免选错道路。
受到各种影视信息的影响,不少同学都对法医这一行业有着向往与好感,但其实法医的日常是与各类案件等“打交道”,因此法医是属于公安机关系统内的,并不是医生。
法医最后的方向是成为警察而进不了医院,因此同学们若想成为医生,就需要建议避开法医专业。
预防医学专业的界定在字面来看就比较容易混淆了,同学们要注意,该专业未来的方向是从事一些防疫、检疫的工作,选了预防医学专业在未来也无法成为医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