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双减”之后,教育部提出“双增”,家长得知后渴望“双复”

“双减”之后,校外机构的大楼坍塌了。甚至很多要强的家长都感觉孩子的“梦想之门”已经关闭了……

中国有句话叫作:差不多就行了。——并不是说,干活马马虎虎,而是一种心态上的调整。努力去做,然后结果,顺其自然,差不多就行了。

我们80后,小时候,在学习上,家长从来不曾管

过。更别说什么培训班,全凭老师和学生自己的自觉性。现在的孩子,上培训班有几个是自己乐意的?小孩子不就应该是培养习惯和兴趣的阶段吗?非得给孩子一堆学习压力,真不知道是爱孩子还是害孩子。

01双减之下,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时间。

很多学校里,老师开始兼任辅导员的职责,带着放学后无人照看的孩子,看看书,讲讲故事等。每天都有不同的课外活动。手工、劳动、琴棋书画等等。当然,每个学校跟每个学校又有所差异,各不相同。

我小侄子二年级了,他所在的小学,一般是3点左右放学,现在家长们都是5点下班后再去接孩子,放学后的2个小时,学校给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课外活动。除了艺术,还有琴棋书画、体育等等等。

其实,也就是把孩子死读书,读死书,刷题,写作业,超前学习课程的时间,用来做更多和生活技能相关的,比如说,手工、养花、种菜、修补衣服???哈哈哈……这些都算是日常的生活技能吧?

“双增”政策是由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在近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

是指要利用“双减”政策下空出的时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双增”一是要增加学生体育、艺术、户外运动以及劳动的机会,而是要增加学生音体美等非学科类培训的时间和机会。

也就是说,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学习艺术才艺等相关内容。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及一件事儿,我所在的儿童艺术培训机构,就是主要侧重于声乐、钢琴、街舞等才能的机构。

每天都有4岁到15岁不等的孩子来这里学习声乐。看着小朋友们天真可爱的笑脸,真的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昨天有个跳街舞的小朋友,看见我,一下子就搂住我要我抱抱,特别的喜欢跟老师玩;还悄悄的把她喜欢的糖分享给我。

在这里的小朋友们一个个都特别活泼可爱,跟老师相处的像好朋友。我想,艺术培训不在于孩子真的能够学到什么程度,关键是通过老师可以让孩子对人际关系和交往有怎样的认识,以及平时培训机构提供的那些去各个社区电视台表演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大方地站在舞台上面。

我想,这才是“双增”的意义所在吧。

当然,很多学校其实已经开始在艺术和课外活动方面做出调整了。

当然,有的家长,对于“双减”“双增”无感,只想渴望“双复”……

渴望“双复":恢复春游,恢复秋游。让春天田野里的小路,让秋天红枫中的曲径留下祖国未来人的脚印、欢乐、梦想。

其实说白了,还是要把孩子和大自然接触的时间还给孩子们。像80后90后小时候,天天在田野里玩,在小溪边闹,爬树、打闹,哪一样都没有落下。

现在,自从楼房拔地起,我们就再也没有找到过那种住在平房里一出门就是蓝天白云可以拉着小伙伴玩的感觉了。

加上,2000年以后出生,都是独生子女居多。孩子们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少之又少。所以,很多家在农村,长在城市的孩子,不知道韭菜和草的区别,更不知道农民伯伯的辛苦,也没有参与过田间劳作,根本体会不到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粮食是如何的生长出来的。

双复,恢复春游秋游,让孩子们和大自然接触,和历史接触,真的是不错的建议。

不过,想来,因为疫情,这些春游秋游也是被迫叫停了。不但孩子想秋游春游,家长也希望孩子参与,希望疫情早点结束,让所有人都回归大自然。

我是老阿姨娜娜,写一些文字,收获一些感动,助力一些人的成长,足矣!愿您向阳而生,满面春风,做心中那个最好的自己。欢迎关注,探讨。愿意与您分享,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