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什么课感兴趣就去学什么,你可以先找张纸写下来你想要发生的行为改变是什么,然后在旁边写上让这个改变发生我需要学习什么。最后,把要学的东西删减到只剩三个,这些就是你这个阶段最值得你学习的课程。以行为改变为出发点来选择课程,而不是有什么就学什么,这样才能真的产生效果。
不管是线上课还是线下课,听完每节课都用“3-2-1”的方式复盘,也就是一节课3个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2个具体的收获,还有最重要的是1个可以立即去做的行动。比如说学习了时间管理课,三个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时间管理、时间管理其实是一门心理学、原来愿景和目标是不一样的,两个具体的收获是:记录时间日志的方法,4D计划法,一个行动是:从明天开始记录三天时间日志,找出效率低的原因。
学习每门课程的时候,不要把自己当成个“好学生”,要把自己当成个“坏学生”、“杠精”,先问自己几个挑战老师权威、挑战课程权威的问题,这种方式能让我们独立、深入地思考,不被课程所裹挟。比如说我在学习刘老师《心理学基础》的时候,就先“杠”了课程设置,我问自己这些内容哪些对我有用?哪些没用?这让我先选择性听我感兴趣的、拿来就能用的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然后学习具体内容时,我又问自己:这一讲的观点哪些我同意,哪些是我不同意的?为什么我不同意?这个思辨的过程,会帮你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
学习每一讲内容之前,先问自己希望通过这一讲的学习,解决自己的一个什么难题?比如学习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先问自己:怎么用思维导图,解决先考研还是先就业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去学习。学完之后,马上运用这讲的方法,去解决自己最初提出的问题,看看是否真的能解决问题。比如你最终用思维导图画出了考研、就业两种选择的利弊,并且评分,最后果然能够帮你做出决定,那这一讲的内容才对你真正产生了效果。
听完课程,不要只做记录,那都是老师的知识,你要要求自己用至少500字,重新复述一下这节课都讲了些什么,这些东西才是自己真正得到的知识。复述的过程不是把老师的知识“复制”到自己的脑袋里,而是“进化”出自己的知识。
把做过的事情用学到的新方法重新做一次。比如说之前我学习了《超级个体》这本书,那么现在我们用“3-2-1复盘法”重新学习和复盘其中的一个小节:《未来职业世界,只有三种人》,通过这种前后对比,你会对新方法有新认识。
1)想要高效,不是什么感兴趣就学什么。而是离你想要改变的样子还缺什么,有针对性的学
2)光记笔记没用,那是老师的东西,要自己输出。
3)学习前带着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去听课,学完之后马上去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2)学之前带着问题去听课,学之后用课上学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1)今天开始用3-2-1的方法去总结学习的每一讲
另外,你的月目标靠谱吗?
就像瞄准射击的三点一线,年目标-月目标-日计划,这样保你不会在琐事当中跑偏
只有起点线没有终点线的目标充其量称之为“愿望”,我要每天早起就是愿望,7天内每天早晨6点起床,就是有终点线的目标
理解:他的逻辑,彼此的关联,我的心得;
延伸:内容掌握之后,可以研究文章的写作框架。作者是怎样给每个知识点的。
最关键的是:学通一个老师,刚开始求精不求多。
就是记得牢,用得上,知识在什么时候有价值?使用的时候。什么时候能使用?记得住的时候。
一开始不要什么都学,如果什么都学最后不聚焦也有可能最后什么都没有学会,追求广度的时候,先要追求深度。
我要改变我的行为是什么呢?
比如,拖延,那就找拖延的书籍看,最后应用到自己的身上。
要想学习好,一定是改变学习不好的习惯,之前学习以后从来也不思考,这样的学习效率就低,从今天开始就使用,3-2-1方法来做,这几天,我在学习过程也有问自己我如何记住这些知识。
3个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你的有明确目标,根据自己最想改变的地方开学。
1.结构化思维,虽然是用数字来排列,这里面有明显顺序。
2.以后学会看逻辑和结构,即使还不精通。
1个可以立刻行动的是什么?
现在就可以把这三个用到你的学习中。
比如,我在学习的时候,他讲的对吗?讲的那些有用那些没用?如果一开始不知道如何用批判性思维,可以照搬作者的。
以解决自己问题的方式去学?
就是现在面对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去找资源去学。
把学习的知识立刻应用了吗?
以后,在自己学习的过程就要按照这个逻辑来。
6.学习是以自己问题出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