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发现,长宁区教育局下发给小学四五年级的心理健康调查问卷,120道题竟然有30多道与自杀步骤有关。
据有关资深心理咨询师确认,这些题照搬了医院才有权使用的,对有自杀倾向的17岁以上病人的量表。
家长们坐不住了,纷纷向教育局投诉,你们这样搞合适吗?
包玉刚小学校长向家长发了致歉信,并安排家长代表与学校、官方和问卷设计者进行当面沟通。
而公立江五小学,书记说学校没有错,是上面布置安排的,还有班主任公然指责家长乱搞事情。
虽说这是上面布置的任务,他们不懂事(外行管内行),你们作为直接面对孩子的教育从业者,你们也不懂事?连最基本的甄别也不做了?
82、最近一周,你把自杀想法落实的条件或机会如何?
85、最消沉、最忧郁的时候,你相信自己有能力并且有勇气去自杀吗?
88、最近一周,为了自杀,你的准备行动完成得怎么样?
90、最后一周,你已着手写自杀遗言了吗?
92、最近一周,你是否因为预计要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抓紧处理一些事情?如买保险或准备遗嘱。
有没有自杀念头、反复强化想不想死、想怎么死、什么时候死、还有什么阻止你死、遗书写没写、有没有瞒着别人死,满纸都是诱导性语言,你特么是吊死鬼转世,专门勾引别人上吊?
这样的问卷,我一个成年人看了都心惊肉跳,那些心智尚未发育完全的孩子看了,会是什么感受?
平时都把他们当作温室里的花一样“呵护”,什么奥特曼、凹凸嫚都不给看,明星有点儿纹身也给打码,综艺节目的字幕稍嫌民感就用别字代替,这会儿怎么毫不顾忌,就敢直接上大招了?
如此之高的比例,跟我们教育部门以前并不注重青少年心理关怀不无关系,“唯分数论”害死人。
对此,教育部日前对政协《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了答复,其中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建立全过程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服务、评估体系。
知道差距去改进的初衷是好的,但别步子一下跨大了扯着蛋,什么东西也敢往里塞,以完任务的心态去推动这件事。
有网友评论:他们干出来啥事我都不觉得惊讶,这就是他们一直以来的水平,蠢且坏。
长宁区教育局不妨好好查查,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别不痛不痒来个通告,就可以当作什么事都没发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