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有多好?1300多名清北高才生扎堆竞争,学霸都想啥呢?

许多人对“选调生”的印象就是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满怀理想和抱负,扎根贫苦偏远的基层,带领着父老乡亲共同致富,谱写一段佳话。

可现实中的“选调生”,与大学本科毕业继续考研一样,或许只是因为不太容易就业而催生出的热门“晋升渠道”。

1300多名清北高才生扎堆竞争“选调生”,学霸们都在想啥呢?

按照人们的惯例来看,清华北大的毕业生简直是“天之骄子”,他们可以选择的职业范围要比普通毕业生大很多。

但相对于一般岗位来说,公务员的身份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且旱涝保收,如果能够考入“选调生”的行列,那么还会具有更多的优势。

而且从2021年的定向招录选调生名单就能得出,清华、北大两所名校不管是在省选调还是中央选调名单中都占据了一席之地。比如在河北省定向选调生拟录取名单中我们就能很明显地看出来,在878名候选人中,这两所名校的学生占据了大半名额。

另外,有数据显示,在21年定向选调生拟录取名单中,总共有1300多名清北毕业生扎堆报考“选调生”考试,这让人不禁产生疑问,“选调生”真的很香吗?为啥名校毕业也要扎堆报考呢?

“选调生”这一身份究竟有多好?

“选调生”顾名思义,一选二调,“选”是从本科院校选优秀的学生,“调”是往全国各地基层重要岗位上调。

对于有意向从事公职,工作或是想从事一份稳定、体面的本科毕业生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因为同样是公务员,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体制这内的人,虽然省去了去基层锻炼的环节,但通常只会从事固定的岗位,履行应有的职责,晋升机会有限。

而“选调生”入门即有职级,即从学历上来看,被选调的本科生通常对应的都是科员级别,硕士对应的是“副科”,博士对应的是“正科”。

因为有机层锻炼的经验,而且他们本身就是作为储备干部来招录的,所以当他们回到市属或省直单位的时候,通常都会更进一级,所以相对而言工作稳定且晋升更加迅速,这也就难怪清北学子会扎堆报考了。

相较于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群来说,“选调生”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想成为“选调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选择的范围是正规院校品学兼优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这条看似简单的规定,但“应届毕业生”且“品学兼优”就足以淘汰一部分人。

其次,有些地区在招收“选调生”的过程中,还会增加“党员(含预备党)”的身份条件。或者是学生干部优先考虑。

最后,经过了基础的筛选后,从报考到招收的比例来看通常是10:1,这又将淘汰一部分人群。

越是经过职场洗礼的人,在给后辈职业规划时,越会建议其从事稳定且待遇丰后的工作,公务员就是不错的选择。而“选调生”是公务员的“升级版”,如果有意向的同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准备。

在保证各科合格达标的基础上,还应该尽量争取更高更好的成绩,比如连续获的奖学金或是取得某方面的证书等,都是很好的证明。

同时,只学习还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校期间要尽可能地参加学校活动,无论是加入学生会或社团,亦或是协助学校组织大型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在校期间,学生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尽早提交入党申请书,主动学习并定期向党组织提交思想汇报,接受组织的观察与考验,毕竟只有思想积极、三观正的学生,在报考“选调生”的过程中,才会更具优势。

有不少学习成绩优异的学霸比较特立独行,甚至不乐意与人交往。这往往让他们性格内向,甚至缺乏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在报考“选调生”的过程中,也许能够取得不错的考试成绩,但在进一步面试和培训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缺乏经验而落败。

而为人处世的经验,又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补课”,这是需要长期积累,不断试错中总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