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老师总结:小学古诗词最易读错的45个字,你家孩子念对了吗?

《幸运52》一期节目,主持人问参赛选手李白的《将进酒》的“将”字怎样念,结果选手读成了“JIĀNG”,其实《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将”字应念“QIĀNG”,是“请、请求”的意思。

不光是这个“将”字,在古诗中还有很多字也是很容易念错的。

这里的“扁”字应念“PIĀN”,在平水韵中属下平声一先韵,是“小”的意思。不能念成“BIǍN”。

这里的“令”字应念“LÍNG”,在平水韵中属下平声八庚韵,是“使”的意思。不能念成“LÌNG”。

这里的“胜”字应念“SHĒNG”,在平水韵中属下平声十蒸韵。“胜”字在平水韵中分属蒸韵和去声二十五径韵,音不同意义相同。现在汉语中只有“SHÈNG”的读音。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唐杜牧《初冬夜饮》)

这里的“凭”应念“BÌN”,在平水韵中属去声二十五径韵。“凭”字在平水韵中分属蒸韵和去声二十五径韵,音不同意义相同。现在汉语中只有“PÍNG”的读音。

这里的“契”字念“QIÈ”,是“久别”的意思,不能念成“QÌ”。

这里的的“阿”字念“WÙ”,不能念成“Ā”或“Ē”。

这里的“潦”字念“LǍO”,是“大雨水,雨后积水”的意思。不能念成“LIÁO”。

失却少年无觅处,泥他湖水欲何为。(唐白居易《湖中自照》)

上帖中,第六则阿念“WÙ”也是不对的。《康熙字典》引《韵汇小补》下云:“音‘屋’。

《古诗》:‘家中有阿谁。’《木兰诗》:‘阿耶无大儿。’又:‘阿妹闻姊来。’《世说新语》:‘一门则有阿大中郎。’”又引《字汇补》云:“阿葛切,音遏。《释典》有‘阿难’。”

“屋”是一个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变成了平声,不是去声,故应标作WÒ或È,第七则,还可以增补,表示交并之意,也念平声。

如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元夕闻歌百感并,凄清不似旧时声。天涯谁共伤羁泊,出得京城了此身。”并就念平声。

表示醒了酒、清醒的意思念平声。如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俱浊我独清”,醒清同为平声,故可叶韵。张羽诗:晓风残月酒醒迟。这个地方的醒字只能念平声,否则就出律了。

播念去声,而不像今天念平声。如陈政诗:“清风久播驰”,播字位是仄声才合律。

表示动词的数,音“首”,上声,如清方坦庵《思归》“老妻书至劝归家,为数乡园乐事赊”。

表示屡次之意,音硕,入声。如《唐书 韩愈传》:“既高才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喻。”

一音挪,阳平声,如刹那:梅兰芳《霸王别姬》唱词:“自古常言不欺我,成败兴亡一刹那”,“那”音挪,故与“我”字同辙,古人均念刹挪,因是梵语音译,今天注音刹那,是错误的。

又如那堪:柳永“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音耐,通奈,如纳兰词:“无那尘缘容易绝”。

动词治作平声,音持,如治国平天下。又如李商隐《韩碑》:“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连绵叠字浪浪,读阳平声。如苏轼《咏史诗》:独掩陈编吊兴废,窗前山雨夜浪浪。本人诗:宜携好枕涕浪浪。又在淋浪一词中也读阳平。沧浪亦读平声。故《沧浪诗话》不能读成沧LÀNG诗话。

名词作去声。如玉吹、凉吹、歌吹。如“歌吹是扬州”。如念平声,便不合律。

当作、只当,读去声。如萧公权先生咏杨花词:人间不当花看。

一般读作平声。如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看音刊,如果是去声,就不押韵了。

音拖。第三人称代词。如王国维诗:“高岸为谷谷为阿,将由人事匪有它。”阿音Ē,是山阿之意,与它叶韵。

平反,读平声,翻案纠正。如陆游《书戒》诗:“有过尚当贳,况可使烦冤。出仕推此心,所乐在平反。”冤、反同是平声,故可叶韵。

等待之意,去声。如严维《九日登高》诗:迟客高斋瞰浙江。我在高斋中等待客人,闲得无聊,所以下瞰浙江。

名词读去声。如野烧、春烧、烧痕。严维《荆溪馆》诗“野烧明山郭,寒更出县楼。”烧字位只能是仄声才合律。

动词,舍弃,音“潘”。如“愿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如按今音,就不押韵了。

皋比之比,应读平声。岑安卿诗“晓日皋比暖,薰风绛帐凉”。比字位只能是平声。

谜,诗中念去声。张籍诗:“古镜铭文浅,神方谜语多”,黄滔诗:“古器岩耕得,神方客谜留”,这两联诗中,谜字位按格律都得是仄声。

思在古诗文中,只要是名字或状词,都念去声,如情思、意思、弦弦掩抑声声思、春女思。

从表示由、自之义念平声,仄声有三个意思,读音各不相同。一音总,意为发髻很高的样子,《礼记 檀弓》有“尔无从从尔”;二音众,表示随行之义,如宾从、《诗经 齐风》“其从如云”,《论语》“从我者其由与”;三音颂,表示同宗,如从祖从父从兄之类。

念平声其实是拚的通假字,如杜甫《曲江对酒》诗“纵饮久判人共弃”。

羽翰之翰念平声。如孟郊 《出门行》之二:“参辰出没不相待,我欲横天无羽翰。”

用在句末表示“否”之义,应念平声,音浮。如乐府《陌上桑》:“宁肯共载不”,刘过《唐多令》:“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不”。顺便说一下,今音浮念扶,古音浮归入下平声十一尤韵。

表示担当之义,如堪任、难任、力任,念平声。如贾岛《送僧》:“晓了莲经义,堪任宝盖迎。”

纵横之纵,今音去声,古音平声。纵横二字平声且叠韵。

表示整、举、救之义念平声。如《诗经》中“振振公族”,又如凤振、麟振、金声玉振、蛰虫始振,白居易《轻肥》:“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史记 秦始皇本纪》:“振救黔首”,亦是平声。

今音仅有平声,古音平仄两读,而多作上声。如李绅《望鹤林寺》:“红照日高殷夺火,紫凝霞曙莹销尘。”韦应物《答徐秀才》:“清诗舞艳雪,孤抱莹玄冰。”

人民日报给你补课了,古诗词常见的70个文化典故,帮你读懂诗词名句(可打印)

素材积累丨在中国的诗词里,每一个夏天都有自己的名字

夏天必读的荷花诗词,哪首才是你心中的第一?

盲点!只知一句却不知全文的59首经典古诗词

60首描写夏天的经典诗词,让孩子学学古人笔下的夏韵

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