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哲学系举办优秀毕业论文研讨会

哲学系举办优秀毕业论文研讨会


6月13日下午,哲学系于闵行校区一教122教室特别举办优秀毕业论文报告会,此次报告会邀请到部5位系优秀毕业论文获得者进行专题报告,哲学系党委副书记武娟老师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由14级本科生付尚春主持。报告会吸引到我系本科生、研究生的积极参与。

会上,2014级本科生戴谆霖首先以《尼采具身自我观》为题进行了报告,指出当前主要存在两种对尼采的还原误解:“心-身”还原与“世界-权力意志”还原。前者以对身心的机械理解为前提,后者则以对“权力意志”的形上概念式理解为基础。为回应这两种误解,论文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等文本出发,以“自我”为抓手,努力揭示尼采对“自身”潜意识层面的发现而抽绎出尼采的具身自我观,并将“权力意志”纳入尼采具身自我观的视域中以阐述其心理学旨趣,尝试以此回应对尼采的还原误解,并进一步以具身自我观下的“权力意志”学说来批判作为把握世界方式之一的还原。最后,文章通过将尼采对具身性的发现与当代具身研究相比较以领略尼采在诸多核心论题上的洞察、远见及其局限从而为尼采与当代具身研究的互动互补提供可能。

2014级本科生叶江涛围绕柏格森的绵延思想进行了阐述。作为二十世纪生命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亨利·柏格森的思想以“绵延”作为核心。“绵延”对于柏格森而言意味着真正的时间,意味着连续性与异质性的统一,具有本体论意味。这样的“绵延”针对的是正处于蓬勃发展中的科学,柏格森认为科学脱离“绵延”而采用了空间化的时间,即同质的、断裂的时间,因而误将具有性质差异的事物并置。与此同时,柏格森要求其哲学具有科学般的精确性,希望借此超越科学,打破科学的统治地位。文章也尝试遵守柏格森对精确性的要求,从作为方法的直觉入手,引出“绵延”概念的具体内涵,并逐步阐释从意识绵延到诸物绵延的本体论转变,以及“生命冲动”的现实化过程,以求深入探究“绵延”思想的全貌。

2015级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钟翠琴以《先秦“听风”思想研究》进行汇报。她指出在中国思想文化中,“风”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存在,它既是物质的存在,也是精神的存在。作为一个重要的观念,它渗透在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如诗歌、音乐、历法、中医等),并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认识、把握“风”的思想方法也有所不同。先秦时期,与之相对应的思想方法则是“听”。听觉的方法不仅构建着先秦时期“风”的世界,也构建着先秦时期的思想世界。与西方哲学家重视“视觉”不同,先秦思想家注重“听觉”。西方哲学注重对事物确定性形式的寻求,并由此开辟出“视觉中心主义”的径路,而中国哲学则更重视对事物的意义与意味的追寻,关注其对人的作用。先秦时期,“风”极早便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从听风辨时、制乐协律到诗乐之教,以至于对“大道”的体味,先秦思想家不仅希望从“风”中听出自然声音的节律,更致力于从“风”中听出更多的“意味”,听出人心的声音,听到大道、神灵的声音。存在之“风”与思想方式之“听”的相互塑造与建构,共同成就了先秦时期特殊的“听风”思想及其文化世界,以及其鲜明的文化特征。

2015级外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文杰的论文以《知识是产生自能力德性还是品质德性的真信念?》为题,指出自盖梯尔问题产生以来,围绕知识本质问题展开的讨论各色各样。但无论是内在主义还是外在主义,似乎都难以通过排除“辩护”成分与“真理”成分之间的独立性而消解“认知运气”的干扰。德性知识论自提出到发展的三十年来产生了巨大影响力,该理论将关注的焦点从“辩护”移至“辩护者”,主张体现“辩护者”本质的理智德性可以消解“认知运气”。文章尝试在对德性知识论以及理智德性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为:知识是产生自理智德性的真信念,更确切地展开为:知识是产生自能力德性的真信念。

2013级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黄远帆在报告会上介绍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尝试提出并捍卫一种名为ConceptualTuning的哲学方法论。ConceptualTuning立足于当代英美哲学中提出的ConceptualEngineering项目。论文评述了六种典ConceptualEngineering:HermanCappelen的ConceptualEngineering,卡尔纳普的Explication,LindaZagzebski的Exemplarism,PeterLudlow的LexicalWarfare,DavidPlunkett的MetalinguisticNegotiation,以及SallyHaslanger的ConceptualAmelioration。ConceptualTuning是对以上六种方法的综合与改造。此外,ConceptualTuning可以和RobertBrandom的元哲学、日常语言方法论,以及传统概念分析结合起来,搭建出一个更为丰赡的“如何做哲学”的框架。

此次研讨会旨在通过邀请优秀毕业论文的获得者分享自身的学习研究经历,为同学们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指导和帮助。研讨会上汇报者们着重讲述了论文的研究重点与研究思路,同时也分享了有关论文资料收集、论文时间节点安排等技巧经验,在活动现场与同学们热情互动。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研讨会是难得的学习机会,聆听了学长学姐的宝贵的论文写作的经验,并对毕业论文的撰写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规划。



文|陈瑜恬

图|付尚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