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社的银子,王熙凤当真要逼迫李宫裁倒贴吗?

争强好胜的那位占尽优势,好说话的也并不眼红,所以能相安无事。

然而这样的相安无事,也只是大多数时候的表象,总会有特殊情况下的例外。

王熙凤的第一个反应,却是数落李宫裁如何富裕、指责她偏偏不肯掏腰包提供小姑子们诗社那一点点花销。

她王熙凤当然也不至于傻到认真逼迫李宫裁一年倒贴一百两银子给大观园诗社。

第一点,王熙凤鲜少有如此机会,可以直接正面发泄“李宫裁工资平白无故比我高好多倍”的负面情绪。

按照王熙凤的计算方式,李纨每个月的月钱(工资),原本就已经是同级别少奶奶(比如王熙凤本人)的两倍。

老太太可怜她寡妇,又将之增加到二十两,和老太太、太太一样的待遇。

年终分红李宫裁也是上上分,王熙凤粗略计算她有一年四五百两银子的收入,从明面上确实高过她自己。

问题在于,王熙凤有大笔的难以统计的灰色收入。

荣国府众人每个月的工资,都被她放高利贷放出去、赚利息;

贾府之内,来找她帮忙安排工作谋差事的各路人等,送她的礼物银钱,又是很可观的一笔收入。

贾府之外,希望依附王家贾家声望来“走捷径”打擦边球甚至违法犯罪的,也大有人在。

她用种种手段贪来的、骗来的、以至于“抢”来的,都不在少数。

如果不局限在所有权领域,仅仅谈使用权,王熙凤的优势就更明显了。

以王熙凤的主事级别和核心地位,她所能享受的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好用的,见的世面、去的高级场合,自然远非李宫裁可比。

一句话,同样是贾府儿媳,但王熙凤的物质生活水平超出李宫裁一大截。

毕竟,李宫裁所有的收入都能见光,都有明面上的合法来源。

而王熙凤则不同,她财富的大部分都见不得光。

“偷偷发财”和“正大光明有钱”,观感大概很不相同。

王熙凤固然喜欢钱,但她同样也很喜欢“我很有本事所以我很有钱”的价值感、虚荣快乐。

王熙凤这般争强好胜的性格,自然不乐意看见她眼中“毫无本事”的李宫裁,仅仅因为身份可怜、就拥有自己数倍的豪华待遇。

然而无论王熙凤内心对此如何不满,她也很难更改这一点,甚至就连指责都难有机会。

毕竟,李宫裁拥有这一切,一是因为她有子嗣;这在封建礼法大家庭的价值体系里是没有儿子的王熙凤无法比拟的。

二是她守寡、命运凄惨有同情分;王熙凤一旦对此有意见,就会被指责刻薄至极、毫无人性;她自然不敢也不能大动干戈。

在恰当的时候,微妙发一发牢骚、抱怨一番,就是王熙凤能做的极限。

李宫裁和王熙凤,两位嫂子,都不需要自己掏腰包给小姑子们补贴诗社费用。

实际上,这五十两,不可能是王熙凤从私人小金库掏钱。

王熙凤虽然有钱,但并不是四处撒银子的冤大头。

她要好人缘,要大姑子小姑子们、尤其是贾母的心肝宝贝贾宝玉林黛玉都记自己的人情;这一点她通过言语就可以达到效果、不用真金白银往里面赔成本。

贾母张罗众人凑份子为王熙凤过生日,王熙凤当着众人面说于心不安,自己也要出一份钱。

贾母夸奖她懂事,实际操办的尤氏来要钱,她却压根不给;甚至连借口都懒得找,就是不给。

为自己生日花的十两银子尚且不愿意掏,更何况为别人为她不懂也不感兴趣的诗社花五十两?她当然不会自己倒贴。

按照正常流程,王熙凤可以从官方费用中,合理增加一项“大观园诗社开支”,并将之制度化、流程化、规范化。

如若王熙凤不愿意走这个流程,如若她顾忌贾母和王夫人们不希望女孩子过度沉迷诗歌的念头,自然也有办法悄悄从某个环节中,神不知鬼不觉挪出这一笔款项来。

众人也都清楚,王熙凤不会自己掏钱,她不过是用大家的官中的钱包、买自己的私人的人情。

但薛宝钗、林黛玉、探春都是人精,不会拆穿她。

更何况,众人心内清楚是一回事,观感情绪上如何,又是另一回事。

王熙凤在众人面前,塑造了一个“非常有钱但一分钱也不肯给你们花”的吝啬大嫂子李宫裁形象,又将自己打造为一个“虽然没钱但是为了你们毫不犹豫花五十两的好感人”的二嫂子王熙凤形象。

知人知面也知心的薛宝钗、林黛玉、探春,都不会被王熙凤这套把戏真正蛊惑。

但王熙凤依旧要下这样的虚假人情功夫,这或许是她为人处世圆滑的习惯,或许是她认为面子功夫很重要、多渲染总会有效果。

或许,她仅仅是享受,在“人情面子功夫”这个领域,她用轻轻松松三言两语就将李宫裁“又比下去了”的快乐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