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死后,2个舅舅一喜一忧,贾赦为何喜,贾政为何忧?

红楼梦续文138:林黛玉死后,2个舅舅一喜一忧,贾赦为何喜,贾政为何忧?喜忧的背后其实是利益的盘算,利益的纠葛。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同样,人们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底层的逻辑也是利益相关。

林黛玉死后,贾府上下有人喜有人忧,有人悲叹命运的无常,有人感叹生活的悲凉,对于贾赦和贾政来说,有喜有忧,他们为何会这样呢?

人生在世,每个人身份都是多维的,表面上一样,本质却各有不同。

贾赦和贾政都是林黛玉的舅舅,但是对于贾府来说,仍有不同。

贾赦表面上跟大家一样,毕竟是自己妹妹的女儿,血亲关系让他多少有些难以释怀,但其实内心还不错,多多少少有些欢喜。

贾赦并非冷酷无情。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他的表现足以让林黛玉感动。

林黛玉到家里拜访,他不方便出面接待,于是让人传话说:“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暂且不忍相见。劝姑娘不要伤心想家,跟着老太太和舅母,即同家里一样。姊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

在他这番话的指引下,邢夫人对林黛玉非常尊重,不仅盛情挽留她在家里用饭,而且在她要离开时,亲自送到仪门之外。

王熙凤过生日,大家一起掏钱凑热闹。本来贾母要替林黛玉、贾宝玉出钱,在王熙凤的提议下,邢夫人替林黛玉掏钱,王夫人替贾宝玉出钱,王熙凤这样安排,是基于对贾赦、邢夫人与林黛玉之间的发好关系才做出的决定。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贾赦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林如海官运亨通,林黛玉是妹妹贾敏的亲生女儿,他没有理由不喜欢。

但是,林如海死后,一切都变了样。(参考依据:林黛玉原名李香玉,是康熙年间苏州织造李煦的孙女,其父是任两淮盐课的李鼎,李煦就是曹雪芹嫡亲祖母的胞弟,后来李家被抄家,李鼎病故,李香玉寄居曹家生活。贾元春省亲当晚,把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隐去的就是“香玉”之名。)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本质不仅仅是指社会关系有用,而且还包括社会关系给自身带来巨大的波动。

官场交往,豪门贵族,人情如纸张张薄,尤其是林家遭受灾祸之后,林黛玉就成了大家避而远之的对象。

贾赦作为荣国府的掌门人,虽然实质不管荣国府之事,但是遇有大事,他首当其冲。(参考依据:《红楼梦》第16回,宫里宣旨让贾政进宫,贾赦、贾政等不知是何兆头。只得急忙更衣入朝。)

林黛玉对于他来说,寄托着他很多希望,在他的潜意识里,她嫁给宝玉之后将是贾府的重大转折。

贾母已经用她的生命完美的演绎了这一点,好女人既可以传承上一代的传统,又可以创新自己一代的荣耀,更可以培养出下一代的精英。

对于贾政而言,儿子贾宝玉是绣花枕头,难成大器;贾府进入多事之秋,江南甄家的被抄的遭遇,让他警醒警觉。他最大的希望,最快的捷径,就是能将林黛玉娶过门,给儿子改命,给家族改运。

林黛玉是万里挑一的人选。

她是探花郎林如海的女儿,又有妹妹贾敏身上的血脉,不仅长得漂亮,而且才华横溢。

贾府修建大观园,需要题字写赋,林黛玉出手不凡,为大观园的凸碧馆、凹晶馆以及其它地方题字,他原封不动呈送给贾元春,贵妃一字不改,他也一字不动。(参考依据:《红楼梦》第76回,林黛玉和史湘去联诗时,林黛玉说道“实和你说罢,这两个字还是我拟的呢……谁知舅舅倒喜欢起来,又说:‘早知这样,那日该就叫他姊妹一并拟了,岂不有趣。’所以凡我拟的,一字不改都用了。”)

这是一种短视,林黛玉已经在贾府生活多年,早已与贾府融为一体,(参考依据:《红楼梦》第35回,贾母如此赞誉宝钗时说道:“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此时贾元春是贤德妃,早已不是贾家人,所以贾母所说四个女孩是包括林黛玉。)根本划不清界线。

所以,在他心里一直有一个执念:想让宝玉娶黛玉为妻。林黛玉泪尽而亡,希望就此破灭。

同在一个屋檐下,为何亲兄弟会有不同感受?

林黛玉的存在对于贾赦来说,是一种不确定性,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对于贾政来说,是一种希望,一根救命的“稻草”。站在不同的立场,两人想法截然不同。

事实上,两人想法都是虚幻。封建社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对于皇家而言,两人的想法都很可笑。

两人想的都是家族利益,皇家想的是皇权利益,在大的利益面前,贾家一族无论怎样努力,都是牺牲品,都是小利益。

林黛玉死后,贾家很快被抄家,历经百年富贵的贾府,最终树倒猢狲散,家破人亡,落入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作者:小涵读书。一个有温度的人,有一支带温情的笔,熟读不同版本《红楼梦》,我不挖热点,不追八卦,只求每天写一个《红楼梦》的新故事,在不断探寻故事中,伴您共同感受文学之美。

写作不易,分享容易,您的关注、收藏、点赞、转发,在一瞬间就能给予我一生写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