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贾母心中第一得意人,打了她的脸,闹出贾家最大的丑闻?

秦可卿是贾母“重孙子媳妇第一得意之人”,认可她的能力、人品、性格、行事等各方面。王熙凤也将秦可卿引为知己,二人虽是两辈却情同姐妹。

然而就是这样的秦可卿,却传出贾家最大的丑闻。

焦大喝醉酒后破口大骂贾珍、贾蓉和王熙凤,说他们“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秦可卿因此卷入“爬灰”丑闻一病不起,原文直到秦可卿死后,也没再说她是否病愈。

秦可卿死后,贾珍如丧考妣,大庭广众之下哭成个泪人儿。与此相对的是贾蓉的木然,尤氏的“避而不出”。

贾珍的表现很容易给人以不轨的印象。他仿佛就怕别人不知道与秦可卿不轨一样,拼命往自己身上泼脏水

不提贾珍的丑态,反正秦可卿死了,对身后事无法表白,在舆论之下,只能是越来越不堪。

贾母是贾府第一代最得意的重孙媳妇。她出身保龄侯尚书令史家,父亲相当于朝廷宰相。

贾母出身别说嫁给荣国府嫡长子贾代善,就是嫁个王爷甚至进宫当皇后也足够。

她自述嫁进贾家五十四年,从重孙子媳妇做起,也是长辈眼中第一得意之人。注意贾母初嫁时,正是贾家巅峰的开始。

彼时的贾家也是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人们都有向心力,跟着主子们一起建设家园。

然而到秦可卿嫁入贾家,也是重孙子媳妇第一人。可她只是个工部营缮司营缮郎的养女,地位低到不能再低。

秦业最多也就七品左右,女儿竟然嫁入贾家做嫡长孙媳妇,一方面肯定另有原因。另一方面也证明贾家急剧衰落的家世和现实。

有人质疑秦可卿怎么会嫁给宁国府嫡长孙贾蓉。其实秦业的营缮郎,官不大却非常重要。而贾敬是贾代化的养子,致使他们祖孙的影响不如曾经的嫡长大宗。秦业当年应该是与贾家建造海舫的老关系,才会有机会将女儿嫁进来。

其实,从保龄侯尚书令到工部营缮司营缮郎,从统领六部的宰相到六部垫底的工部中,有职位垫底的“郎”一等级办事员,曹雪芹借贾母和秦可卿的“出身”的巨大差异,在反复营造贾家的没落和末世。

秦可卿与贾母另有一重鲜明对比,是她在宁国府举步维艰的生活。作者借由林黛玉进贾府时的心理概括为“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尤氏也说秦可卿的心思重,一句话听后都要寻思好几天。

行事谨慎如履薄冰,都让秦可卿背负了巨大的压力。可就算这样,前有焦大含沙射影地骂她被“爬灰”,后有璜大奶奶上门想要欺负人。

秦可卿的谨慎和底子薄弱,是她卷入丑闻的最大原因。

其次,秦可卿的出身增加了被看不起的因素。

最后,贾家人对秦可卿这嫡长孙媳妇,既没有尊敬也没有期待。她也没办法为他们带来更好、更多的利益。

人心在此已经与贾母时代的向上背道而驰。作为重孙子媳妇,秦可卿成了被人欺负、取笑、挑剔和造谣诟谇的对象。

如此,“爬灰”是不是真的都没所谓。当主人已经成为人人可欺的对象时,就算强悍如王熙凤又如何?还不是色厉内荏装纸老虎。贾家背后骂她没儿子的,比诋毁秦可卿的更多。

所以,秦可卿这个出身最微末的女人,以一场最丑陋的方式结束了她的一生。是个例么?并不是!

后来也有一位被奴才赖大买进来的奴才——晴雯,同样成为被所有人侮辱和损害的对象。同样被泼脏水为狐狸精……

曹雪芹最大的讽刺,是借用最肮脏的多姑娘去证明晴雯的清白!

晴雯的“晴”通情,秦可卿的“秦”也通情,是巧合么?绝不是!

作者就是在告诉读书人,秦可卿和晴雯都是清白女儿!可惜清白却最不重要。因为有人断定她们不清白,她们就得死!

而秦可卿之死,更有三大信号。

一,贾家的腐朽烂到了心里,只有贾母、王熙凤这种人才识得“真人”。

三,从贾母时代的“兴”,到秦可卿时代的“亡”,贾家必须经历破而后立才能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