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神秘的脂砚斋是谁,他的批语可信不?

神秘的脂砚斋是谁?是否真实存在?他的批语又是否可信?成为又一个让《红楼梦》读书人好奇的谜团。就像那80回后缺失的结局一样,让人渴望一探究竟。

脂砚斋是《红楼梦》的批书人,类似金圣叹和毛宗岗。但不同于“金、毛”二人有名有姓,还有其他文学作品生活轨迹可考,脂砚斋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极少,甚至约等于无。

又与金圣叹批《水浒传》,毛宗岗批《三国演义》是后人“评论”不同。脂砚斋的批语与《红楼梦》故事内容“很”同步,语气措辞不但与作者莫逆,就算对情节的引导和梳理,也仿佛“红楼梦中人”。

再加上脂砚斋不见于史记,有观点认为她是一位女子,是《红楼梦》中某一个人物的原型,与曹雪芹是家人或者同伴。

当然,“脂砚斋批语”和“脂批”不同,除了脂砚斋外,还有署名畸笏叟和杏斋等一系列署名的红笔脂批,更增加了脂砚斋的神秘。

《红楼梦》最初以手抄本流传。乾隆五十六年才由程伟元和高鄂整理出版一百二十回通行本,也就是程甲本,第二年又修改为程乙本。流行至今二百多年,为现行绝大多数120回本的底本。

但无论程甲本还是程乙本,脂砚斋批语都不存在。这是脂砚斋争议的最大之处。

现在多数观点认为是程高二人将脂批删除后再出版,不免有失偏颇。没有证据能证明脂砚斋的批语被二人删除了。

尤其脂砚斋批语透露的资料和信息,完全可以佐证《红楼梦》故事,贸然删除得不偿失。这从“金评水浒、毛评三国”的传世也能反向推论。

“脂评本”根据百科的表述是指《脂砚斋评石头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红学界公认有三个脂本,即“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

三个脂本都叫《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而程甲本、程乙本都叫《红楼梦》。这是两者最大的不同。

另外程高本为120回,脂评本只有80回。普遍观点认为80回后为续书,早前认为作者是高鹗,现代研究认为作者不详,为无名氏。

于是,后40回作者又与脂砚斋一样成了谜。

问题源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出现的时间太晚。直至1911――1912年,方有沪上狄平子石印戚本行显于世。脂本始得重见天日,当即震惊红学界。1921年,胡适为亚东图书馆之新式英文标点排印本作序,题红楼梦考证,自此以降,时间跨度70余年,脂砚斋评石头记古旧抄本相继现世,迄今共有一十二种,录得脂批3000余条。

程高本《红楼梦》出版120多年,《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才问世。此间不见踪迹,也是脂砚斋是否真实存在的主要争议。

但如果脂砚斋系后人作伪,则此人可谓“惊才绝艳”。他的批语有很多情节完全对应了《红楼梦》的诸多伏笔。

曹雪芹的有些伏笔,只看程高本未必能发现,但有脂批提醒却让人豁然开朗。

于是,现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流行也是必然。

但作为《红楼梦》爱好者,还是建议阅读《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里边的很多批语可以作为重要情节、伏笔的辅助。让人茅塞顿开。

无论脂砚斋是否确为作者同时代的人。脂评本总是出现在清代,对《红楼梦》的表述、理解,规矩、礼法、人情和诗词文学的认识,要更贴近于作者,比现代人更客观。

当然,脂砚斋怎样都只是“读者”不是作者。他有他的主观。更何况3000多条脂批中不排除很多不同的读书人填补,也要客观认识。

那么,假设脂砚斋真如批语所说是曹雪芹旧人,且一定是书中某人原型,他应该是谁呢?现在很多人认为是史湘云,但君笺雅侃红楼认为是贾探春。

《红楼梦》里完全符合这个人物特点的,只有将秋爽斋布置为书斋一般,书桌上陈设有几十方宝砚的“杏花之主”贾探春契合。

另一署名“杏斋”的批语,更对应杏花签和秋爽斋。

君笺雅侃红楼对《红楼梦》结局的观点一以贯之:贾探春与林黛玉效仿潇湘妃子娥皇女英二女同嫁海外异国为王妃,林黛玉死在西海沿子。薛宝琴的西洋美人诗是证明。

而贾宝玉在抄家后,就像他对林黛玉承诺的那样,“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贾宝玉出家后出海寻到了贾探春――《柳絮词》“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是伏笔――在林黛玉坟前守墓余生。他将所经历的故事写成书,是为《情僧录》、《石头记》、《红楼梦》《金陵十二钗》。

贾探春作为贾宝玉当时的供养人,也唯有她才是那个“脂砚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