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雄趣谈《红楼梦》写作之美】(九)第二讲•周瑞家送鲜花的生活场景

●《〈红楼梦〉写作之美》。作者王雄以风趣、朴实的语言,从结构之美、文字之美和意境之美多个方面,对《红楼梦》的写作之美进行了精准解读。

现摘录书中片断,用连播的形式,分享给十米阳台的朋友们。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一同享受写作的快乐。

宝钗处理人情世故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她可以和所有人不卑不亢,不疏不亲,不即不离,保持着自然亲切、合宜得体的关系。

第二十回,贾环与宝钗、香菱、丫鬟莺儿玩赶围棋,掷骰子时耍赖,明明是个幺,却说是个六点。莺儿不服。

“宝钗见贾环急了,便瞅莺儿说道:‘越大越没规矩,难道爷们还赖你?还不放下钱来呢!’”莺儿不满,抱怨贾环不如宝玉待丫鬟大方,宝钗不等说完,连忙喝断。

诚然,“事不关己”只是对外面的事而言,家里的事,薛宝钗可是尽心尽力的。

第四十七回,薛蟠挨揍。薛蟠被柳湘莲引到荒郊野外羞辱痛打一顿之后,令薛家体面扫地。薛蟠扬言报复,薛姨妈也“意欲告诉王夫人遣人寻拿柳湘莲”。

面对这一事件的处理,薛宝钗表现得十分冷静。她忙劝道:“这不是什么大事,不过他们一处吃酒,醉后反脸常情。谁醉了,多挨几下打,也是有的。况且咱们家的无法无天,也是人所共知的。”

事实上,在关系到薛家的大是大非问题上,薛宝钗是识大体、顾大局的,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这不仅仅是圆滑,更多的是理智与冷静。

以还原生动活泼的现场感为出发点

《红楼梦》前后出场人物多达300余人,这些人物处于各自的生活环境。曹雪芹总是在动态中展现生活场景,通过细节引导读者融入,跟着小说人物一同喜乐哀怒。

细节描写烘托了环境气氛,营造了环境氛围,推进故事向纵深发展。

贾府里纷繁的生活场景,本就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图景。在曹雪芹笔下,春花秋月,情景融融。饮食起居、儿女痴情、婚丧嫁娶、结社吟诗等,情趣盎然,妙趣横生。

深宅屋脊、亭院楼台、小桥流水、山石甬道,美轮美奂,美不胜收。这些场景、环境表达,也绝不是游离故事之外的闲笔,而是小说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许多故事就发生在具体的场景中,配合故事情节发展,沸腾着贾府有滋有味的生活。

第七回,“那周瑞家的又和智能儿唠叨了一会,便往凤姐儿处来。穿夹道从李纨后窗下过,隔着玻璃窗户,见李纨在炕上歪着睡觉呢。遂越过西花墙,出西角门进入凤姐院中。”

李纨睡午觉,是一个日常生活场景,似乎与周瑞家的送花风马牛不相及。但要看了后面凤姐此刻进行的“房中事”,就知道此处落笔李纨,意在与后面的场景细节对照。

“走至堂屋,只见小丫头丰儿坐在凤姐房中门槛上,见周瑞家的来了,连忙摆手儿叫她往东屋里去。”“正说着,只听那边一阵笑声,却有贾琏的声音。接着房门响处,平儿拿着大铜盆出来,叫丰儿舀水进去。”

在这些细节中,有凤姐的笑声、贾琏的声音,有平儿拿着大铜盆的身影,还有丰儿舀水的忙碌。

再看李纨独自“歪在炕上”的场景,形单影只,几多凄苦。而且在今后长长的岁月里,她都将这样孤独、凄清地度过。这种场景细节的对比表达,用意深远。

第二十八回,宝玉记挂林妹妹,吃了茶,便出来,一直往西院来。“可巧走到凤姐儿院门前,只见凤姐蹬着门槛子拿耳挖子剔牙,看着十来个小厮挪花盆呢。”

这是一个很有动感的生活场景。有人物的姿态、动作、视角等诸多细节。凤姐蹬着门槛子,拿着耳挖子,一边剔牙,一边看着小厮搬东西。凤姐悠闲、懒散、霸气的神态,跃然纸上。

《红楼梦》场景的细节描写,与故事情节有着紧密的联系。贾府兴盛时,景物的笔调多为欢快、愉悦。

贾府衰败时,则是悲凉、冷淡。从景色描写来看,前半部更多是春夏葱郁之色,后半部则多写秋冬萧瑟之景。

王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汉水文化学者。现任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主席,西南交通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兼职教授。1989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学术论著多部(篇),共计580多万字。多篇作品被《人民日报》《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青年文学》《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等重点报刊刊登或转载。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阴阳碑》《传世古》《金匮银楼》(合称“汉水文化三部曲”)。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速度》《中国力量》等作品被译为英、法、德、西、俄、阿、日、罗等语种,由外文出版社或国外出版社出版,面向全球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