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赵姨娘

红楼梦常读常新,每次品味曹雪芹笔下的人物,都有不同的感受。

比如赵姨娘这个人,有时候我觉得她就是个跳梁小丑,自己不尊重,要往下流走,还得拉着儿子闺女一起没脸,在贾府就是个行走的笑话。

但有时候我又觉得赵姨娘可恨但也可怜,是个让人恨得牙根痒痒但也值得同情的悲剧人物。她张牙舞爪不安分,的确可恨,可她安分了就世界太平了吗?她安分了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吗?

显然不是这样。她是姨娘,是小妾,这个身份注定了,不管她做得多好,就像袭人骂晴雯的那句,她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

赵姨娘做得再完美,也还是姨娘啊,她不可能比王熙凤更风光,也不可能比王夫人更有势力,更不可能骑到那些出身高贵的贵妃头上去。

甚至,她连一个姨娘该得的也未必全得到,凤姐会克扣她丫鬟的月例吧?女儿管家后又把儿子学里的八两银子蠲了吧?她找谁说理去。

贾兰少了八两如同九牛一毛,李纨不差钱,月例二十两不说,每年还有分红,加起来四五百两。可赵姨娘呢,一年到头,就那几十两银子过活。

因此,对赵姨娘来说,既然我做得不好不得势,做得好也未必得势,那我不妨且闹它一闹,就破罐子破摔又能如何呢?也许还能得些便宜也说不定。

宫里老太妃薨逝后,赵姨娘就曾说过这样一番话,趁着这会子撞尸的撞尸去了,挺床的便挺床,吵一出子,大家别心净,也算是报仇。

撞尸说的是贾母、王夫人等人,挺床说的是王熙凤,这几个人的存在,对赵姨娘来说,那就如同三座大山,有她们在,哪有她什么好果子吃啊。

赵姨娘虽然是贾府行走的笑话,可她至少敢这么没皮没脸的去闹啊,闹了未必能得到什么,但不闹一定什么都没有啊。那周姨娘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就是不说周姨娘,平儿如何?在贾府有口皆碑,人人称赞,她小心翼翼服侍琏凤夫妇,处处周全,结果如何?贾琏偷个腥,挨打的却是她,还是男女混合双打。

这就是大家族姨娘的生存现状,你做得再好,到头来也免不了挨打挨骂被压迫被欺凌啊。所以,鸳鸯为什么打死不愿做姨娘?赵姨娘、周姨娘、平儿都是活生生的案例啊。

我们现在常说乘风破浪,比喻人志向远大,勇往直前,在贾府努力谋生存的赵姨娘,每一天又何尝不是在乘风破浪呢?只不过,她的见识太浅薄,手段很拙劣,所以她的乘风破浪,最终往往是自己被拍在了沙滩上。

马道婆几句话,能让她乖乖上钩,自愿写下五百两银子的欠契,就为了除掉王熙凤和贾宝玉这两个心腹大患,因为这两个人,一个压她一头,一个压贾环一头。

有王熙凤和贾宝玉在,赵姨娘贾环母子很难有出头之日。在赵姨娘阴微鄙陋的见识里,除掉了这两个人,她不仅出了气报了仇,甚至将来荣国府这一份家私,都是她环儿的。

赵姨娘敢铤而走险,也的确是被逼急了,她若不闹腾,在贾府几乎没了生存之地了,更不要说什么体面,在她的房里,连一块完整的布料都找不到,好的也到不了她手里。

物不平则鸣,有儿有女的赵姨娘尚且如此,可以想想那无儿无女的周姨娘了,探春曾让自己的母亲学学周姨娘,说不见人欺周姨娘,她也不寻人去。

是呀,周姨娘无儿无女,对任何人都造不成威胁,别人欺负她有什么意义呢?她找别人麻烦又有什么意义呢?可即便如此,王熙凤生日,不一样在算计周姨娘的银子吗?

可赵姨娘不一样啊,她有儿女,她有资本,她就不愿像周姨娘那般安分守己,她就是要闹腾,就是要到处刷存在感,反正自己过不好,别人也别想心净,这就是赵姨娘的见识。

你以为倒三不着两的赵姨娘真的傻吗?她闹腾了尚且得不到什么,她若安分了,谁还会想到她呢?谁又会拿正眼瞧她,真正把她放在眼里呢。以后荣国府的家业,哪还有贾环什么事呢?

赵姨娘想要自己争点体面,让人人都知道,贾府还有一个赵姨奶奶,让人人都知道,贾府将来的家业,得有他儿子贾环的一份,让人人都知道,出息的三姑娘探春是她生的。

赵姨娘就像一条鲶鱼,她把本就矛盾丛生的贾府这趟浑水蹚得更浑浊更激烈,让我们看到了荣国府风平浪静的表象下早已暗流汹涌的现实。

乘风破浪想要更多的赵姨娘,无论怎么闹腾,似乎从来没赢过,但她也从来没停止过,真是生命不息,折腾不止,越挫越勇啊。

她折腾自己,也折腾贾府,她折腾儿子,也折腾女儿,可到头来,赵姨娘依然两手空空,一无所有。甚至,她把自己的名声搞臭的同时,还带累了一双儿女。

有这样不省心的妈,估计换成谁,也不会比探春和贾环好过多少吧?可设身处地为赵姨娘想想,她为什么闹腾?她真的想这样里外不是人吗?她真的想大家都不安生吗?

她只是想多要些东西,想谋取点利益,为儿子,为兄弟,为自己,为娘家,可贾府从来没人去关心她的诉求,更不会有人用正确的方式安抚她这个不安分的姨娘。

于是,赵姨娘就只能自己支棱起来,哪怕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哪怕碰的头破血流遍体鳞伤,她不过就是贱命一条,豁出去就是了,大不了一死,大家鱼死网破,也好过拾零碎布头借别人衣裳的憋屈日常。

可她一人,终究寡不敌众,注定是要败下阵来。乘风破浪的她,无风可乘,无浪可借,她的冲锋陷阵,在自己看来也许有几分悲壮,可在现实面前,总是不堪一击,沦为笑柄。

她要害死的凤姐宝玉,还活得好好的,她教坏的儿子也在渐渐长大,而且有了自己的三观;她作践的女儿也在一次次被羞辱的泪水中继续做着自己,可赵姨娘早已面目全非。

自始至终,从来没有人真正站在她这边,儿子没有,女儿没有,马道婆没有,贾府的那些婆子没有,王夫人王熙凤等人更不可能。

就是丈夫贾政,又哪里有那么多闲工夫听她吹枕边风,为她主持公道,替她出气撑腰呢?毕竟,主仆尊卑次序不可乱,他再宠赵姨娘,也只是关起门来,天亮后,赵姨娘依然是自己去战斗,就像唐吉坷德,就像个小丑。

她想要很多,却失去了更多。长大后的儿子贾环,不再听凭她挑唆摆布,想要成为能作诗写文的翩翩公子,王夫人身边长大的女儿探春,也从未与她一条心,她有自己的人生要走。

她有一双儿女,却最终失去了他们。她是见识浅薄带累儿女的母亲,她是拔了舌头的混账老婆,她是充满怨气的愚蠢小妾,她也是曹雪芹笔下的万千悲剧女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