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西游记》的精髓,都在刘伯钦身上!唐僧自己就说出了答案!

在上一期的点评当中,虫子天下和大家说了一下在小说《西游记》中,金蝉子在转世成为唐僧之后,到底还有多少前世记忆的事情。这一期,虫子天下来和大家聊聊小说《西游记》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其实小说《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既然是一部神话小说,那么整体的故事情节就都和神佛有关。

只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唐僧的取经之路上,为何要安排一个刘伯钦?

从唐僧的经历来看,在遇到刘伯钦之前,是被寅将军、特处士和熊山君捉住过的,继而失去了两名随从。而在刘伯钦之后,就出现了孙悟空,有了孙悟空的保护,唐僧一路上可谓是有惊无险。

从这点来看,似乎是想说明刘伯钦之所以会在这里出现,是想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虫子天下看来,应该不是这样,因为虫子天下觉得,整部小说《西游记》的精髓,其实都在刘伯钦身上!答案也很简单,其实就是一句话,而且这句话还是唐僧自己说出来的!

说到小说《西游记》的精髓,其实就是唐僧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也就是所谓的九九八十一难之后,才取回了真经。而之所以会出现所谓的九九八十一难,实际上也是在考验唐僧师徒的求佛向善之心。

金蝉子作为如来得意的弟子,自然对所谓的取经的精髓心知肚明,所以在见到刘伯钦的时候,就用一句话来概括了整个取经过程所经历的一切!

众僧们灯下议论佛门定旨,上西天取经的原由。有的说水远山高,有的说路多虎豹;有的说峻岭陡崖难度,有的说毒魔恶怪难降。三藏箝口不言,但以手指自心,点头几度。众僧们莫解其意,合掌请问道:“法师指心点头者,何也?”三藏答曰:“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对佛说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法轮回转,愿圣主皇图永固。”

在上面这段描写当中,整部《西游记》的精髓,唐僧自己就说出了答案,这个答案就是一句话,那就是“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

而这个精髓,在刘伯钦的身上,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由于只是一个普通的猎户,就没有所谓的畏惧之心,所以刘伯钦可以在双叉岭这个地方打老虎、捉野兽。以至于在双叉岭这个地方,所有的野兽见了刘伯钦,都会马上逃走。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心灭,则种种魔灭”!

其次,在遇到唐僧之后,刘伯钦就不再是一个普通的猎户了,至少,刘伯钦已经成为了一个对神佛充满敬畏之心的一个猎户了!

其一,本来无所畏惧的刘伯钦,被唐僧的举动吓到,他不知道吃个饭还要念经。

其二,俗话说,人死如灯灭,对于刘伯钦而言,自己的父亲早就去世,自己的心里似乎已经忘记了这件事。但是当唐僧到来之后,一番念经的操作弄下来,导致自己的父亲不仅从地府得以解脱,还能够到大唐长安“中华富地,长者家去托生”,这足以让刘伯钦对唐僧刮目相看。

而对唐僧刮目相看,实际上就是在刘伯钦的心里,产生了对神佛的敬畏之心,有了这个敬畏之心,估计以后再打猎,心里就会有所盘算了。

虽然刘伯钦只是一个凡人,并不真正懂得唐僧所说的“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但是纵观整部《西游记》小说中的故事,不正是处处体现这句话的含义吗?

而且,在刘伯钦身上体现了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唐僧所会的小乘教法已经能让死者超生,那么还要去西天求取大乘教法有何用?

所以,仔细琢磨一下,你是不是也觉得整部西游记的精髓,都在刘伯钦身上体现出来了呢?

接下来,唐僧就在两界山遇到了孙悟空,只是当孙悟空第一次真正出手降伏小白龙的时候,唐僧为何要故意激怒孙悟空呢?这一点,咱们下期再讲!

以上就是虫子天下本次文章分享的全部内容啦,不知道大家对于此事有何见解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