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西游记》原著里,唐僧出生和出发取经都在同一年?

回答《西游记》里唐僧出生于何年,这得先搞清《西游记》的一个文本问题。

最早人文版《西游记》第九回是“袁守城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但有些版本的《西游记》第九回则为“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现在的人文版《西游记》则把“陈光蕊赴任逢灾”这一回当着附录放在书中第九回之后。

这就牵涉到《西游记》的版本学问题了。简而言之,《西游记》的版本并不算太复杂,但在明朝的所有《西游记》版本中都没有“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这一回。诡异的是,到了清朝的时候,这一回又突然加进了《西游记》文本之中,明朝版本《西游记》的第九回到第十二回则压缩成了三回(第十、十一、十二共三回)。

按照“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这一回的内容,唐僧的父亲陈光蕊于“贞观十三年”考中状元,随后被殷温娇抛绣球砸中喜得良缘。陈光蕊短短几日就完成了“金榜题名”、“洞房花烛”的两大人生喜事,可以说瞬间到达了人生巅峰。但,“出道即巅峰,巅完就发疯”,随后剧情急转而下。陈光蕊在赴任的路上被强盗船夫刘洪打死,结果夫人被霸占了不说连自己的官位强盗都敢觊觎。殷温娇为了腹中的孩儿忍辱负重生下了儿子,也就是唐僧。唐僧生下来的当晚,强盗刘洪就说要把唐僧杀死,结果温娇让刘洪第二天早上再杀,匪夷所思的是刘洪居然同意了!到了第二天早上,刘洪却又因公事出差去了!巧不巧?妙不妙?温娇乘此机会把唐僧放在一块木板上,唐僧随波逐流到了金山寺……

我们先不去讨论为何清朝“凭空”出现了“陈光蕊赴任逢灾”这一回,但必须承认,有了这一回,整个《西游记》里关于唐僧的出生就说的更为清楚了。至于《西游记》为何会出现这样的一个版本学“漏洞”,学界暂时还没有共识。

不过,有了这一回,唐僧出生的年月就比较清楚了。唐僧应该出生于“贞观十三年”,考虑到十月怀胎的因素,那唐僧也有可能出生于“贞观十四年”。但无论是哪一年,从《西游记》文本来说,肯定都逃脱不出这两年时间。

那《西游记》唐僧什么时候去取经的呢?翻看原著第十二回“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像化金蝉”。一开头就是“诗曰:龙集贞观正十三,王宣大众把经谈。……”这就说的很明确了,就是在“贞观十三年”唐太宗举行“水陆大会”然后玄奘承担起西行取经的重任。

咦,唐僧不是贞观十三年才出生的么,怎么唐僧出发取经也是在这一年呢?

除了版本学尚未解决的问题外,个人觉得这么写还是为了剧情的需要吧。

《西游记》的人物原型玄奘西行印度取经是从唐太宗“贞观元年”跨越到“贞观十九年”。历史的真相是玄奘在取经的时候并没有获得唐太宗的任何帮助。玄奘和唐太宗发生故事是他从印度功德圆满回到长安后的事。

后人可能是出于美化唐太宗,更是为了凑齐唐僧的“九九八十一难”,同时也为了赋予唐僧更多的角色色彩。作者艺术创作了唐僧的父亲陈光蕊这么一个角色并给予他“状元”、“丞相女婿”、“逢灾”等情节,在丰富了小说可读性的同时就不可避免的与史实产生冲突,为了艺术的圆满而牺牲点历史的“色相”在所难免,也无可厚非。

在明清时代小说都是不太见得了光的事。《西游记》这一类的小说在诞生之初并不是像今天这般被奉为高高在上的经典。更多的时候,《西游记》是沦为路边街头类似说书人的文本,听书的大多数都是目不识丁的底层人士。因此,类似《西游记》第九回这样的时间错误、逻辑错误在当时可以不用那么较真。

反过来说这或许也是件幸事,如此,吴承恩等“老一辈”小说家才可以不用顾忌这么多创作上的条条框框,才可以创作出如此空前绝后充满着想象力的《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