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袭姑娘论起传统的婚姻来,颇有几分张爱玲的尖刻和冷峻。虽然金玉良缘未必就是同王夫人贾政的模子,因宝玉宝钗在灵性上远超其父辈,但这样来看,也是一个很好的角度。尤其是本回曹公并不刻意从此角度来写,而黛袭能读出如许丰富深刻的内涵,更属难得。
有人说,婚姻怎么选都是错的,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深深认同这句话。
即使外人看着再好,一切都很妥帖,婚姻仍然可能是华袍里裹了几粒虱子,或者鞋子里藏着一个小石子。完美无暇的婚姻,无异于海市蜃楼。
贾政和王夫人,从外人来看,应该算得上金玉良缘。贾府的二公子,英俊儒雅、端方严肃、努力上进;王家的二小姐,美丽端庄、待人平和、“着实响快”。两家联姻,没有委屈任何一个。
但从实际婚姻来看,且不说两个人之间有没有激起哪怕一点爱的火花,单是他们之间注定还要有其他女人,就已经让我们略微窥见,贾政和王夫人平静婚姻之下的激流了。
贾政要纳小老婆,王夫人作为正妻,要考虑自己的风声雅不雅,所以不能阻止。不过,未出阁时的那个爽快、不拿大、会待人、干脆利落的姑娘,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留给岁月的,是不几日就要进佛堂吃素斋的明显压抑着的中年女人形象,又落下平生最恨妖艳之人的病根,平时隐藏着,发作起来会要了别人的命。
好在贾政也懂得适可而止,仅有赵姨娘、周姨娘两个小妾。周姨娘仿佛是个陪衬、影子,严格说,贾政只有赵姨娘一个小妾而已;且年纪大了之后,爱和清客们在一起谈天说地,并不像他的哥哥一样天天想着做新郎。
王夫人不赶尽杀绝,还适时照顾小妾之女和儿子,贾政也不贪心。所以,两个人经过天长地久的磨合,竟也达到了一种奇妙的平衡。换一种说法,便是人们常说的“相敬如宾”,这是那个时代婚姻的模板。
二十三回就表现了贾政夫妇的“相敬如宾”。王夫人听了凤姐关于小和尚小道士安置的办法,“便商之于贾政”,凡事和贾政商量,绝无自专之意。
贾政听了笑道:“倒是提醒了我,就是这样。”
对于王夫人的意见(实际是凤姐出的主意),贾政不仅立即投赞成票,且态度表现得非常随和,心情也非常明朗。读者一向看惯了贾政对“不求上进”的宝玉的严苛,对家族命运思考的悲怆,真不知此回中,他冲着他的夫人笑起来,是怎么个“地老天荒”?
元春怕冷落了美丽的大观园,让众姐妹和宝玉都搬到大观园里去。贾政作为父亲,自然要训诫一回宝玉,派人叫来了宝玉。这个时候,书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
(贾政)见宝玉站在跟前,神采飘逸,秀色夺人,看看贾环,人物猥琐,举止荒疏,忽又想起贾珠来,再看看王夫人只有这一个亲生儿子,素爱如珍,自己的胡须将已苍白,因这几件上,把素日嫌恶处分宝玉之心不觉减了八九。
贾政对宝玉寄予大希望,然宝玉却偏偏不是仕途经济的料子,素日嫌恶处分之心十分强烈。这日不那么讨厌嫌恶宝玉了,其中一项原因,就是想到王夫人只有这一个亲生儿子。
众多原因当中,最难得的就是这一项,难得贾政可以从王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这个其实容易又很难。贾赦可从不从邢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贾珍也从不从尤氏的角度去想问题,甚至是贾琏也从没从凤姐的角度去想问题。
能从对方角度想问题,这是贾政和王夫人相敬如宾的基础,也让现代读者多少感受到,贾政和王夫人之间还是有一丝温暖存在的。君不见,现代社会中,又有多少人不能从对方角度想问题,而导致家庭破裂的?
接下来,一家人说起日常,谈到吃药的问题。宝玉无意中提到了袭人的名字,这当然又触动了贾政紧绷的神经,忍不住又发作。王夫人先是掩饰,然后是劝解,且说,老爷也不必为此生气。此时的王夫人疼爱儿子,劝慰丈夫,两面调和,怎么看都是一个贤妻良母。
王夫人不像邢夫人、尤氏那样一味顺从,也没有凤姐对贾琏的那种跋扈。她把自己放到比贾政略微偏下的位置,给了贾政面子,保住了自己的修养,也不给人腹诽饶舌的机会。
有时,觉得红楼文字真的有着强悍的力量,不像现在。未渲染贾政和王夫人一团和气之前,作者见缝插针,先写了这样一个场景:宝玉来见,“赵姨娘打起帘子”,短短七个字,给人却是一惊的感觉。儿女赫然在座,姨娘竟然和众丫头一样站在门外,要主动为前来的少爷打帘子。尽管早有预料,赵姨娘在贾府是个“苦瓠子”,这里还是有让人抑制不住的悲伤。这或许便是王夫人打压又容忍、贾政努力搞平衡的印证。
他们两个人彼此牺牲各自的一部分天性,努力维持着传说中的金玉良缘,竟然也享受到了儿孙绕膝、看上去一派祥和的天伦之乐。
只是不知,赵、周姨娘在贾政的心中分量几何,拿她们当什么。又总是因为他同时拥有两三个女人,而这两三个女人,王夫人因努力压抑而变的残忍、赵姨娘因扭曲变态而无比疯狂、周姨娘沉默寡言是个活死人,就觉得让世间的金玉良缘蒙上了尘垢,走进了困境。
然后是凤姐和贾琏。凤姐和贾琏是贾王两家二次联姻。翩翩佳公子,艳丽辣美人,怎么看怎么是现世的金玉良缘。且这一对不同于上一对,我一直相信琏凤之间婚前是有一定感情基础的,贾珍曾说凤姐:
凤姐又自幼充男儿教养,小时跟着姑姑到贾府来玩,和贾珍、贾琏混在一起,然后又有了和贾琏的约定不是没有可能。
婚后的凤姐天性喜欢奉承,早有人――比如静虚,此回中是周氏――看准了这一点。周氏平日不“拿班做势”,其实就是做个样子,养出那样的儿子,自己的品行又能好到哪里去?凤姐却不管这些,或者看不见,有人求了自己,自己又答应了,这事就成了自己的面子,办不了,岂不被人看低,以后还怎么混?有了这个思想包袱,就容易被人套住。
想办法倒也不费力气。此回中,如何安置小和尚小道士,好让贾芹有个事干,随便找点说辞就唬住了王夫人。王夫人想的是家大业大,不在乎这几两银子。只是,这里一泯子,那里一泯子,加起来,就不是小数目了。贾政也一样,夫妻俩在维护贾府体面上,倒是门当户对得厉害。
贾琏和凤姐是少年当家,只图好看,不愿落人褒贬,自然怎么挣脸面怎么来,又想着拿官中的银子来充实自己的腰包,满足自己的私欲。所以,真正管家贾政夫妇一味图体面,执行管家贾琏夫妇却又贪婪。冷子兴说,贾府运筹帷幄者少,倒也不是白说。
这且不说,回到凤姐的奉承上。看凤姐的一生,大约是浸泡在奉承与被奉承里,奉承贾母以邀宠,简直用尽了她所有的聪明。然后,她自己也喜欢被人奉承着。为了奉承,为了面子,不惜要和贾琏翻脸。
凤姐听说贾政传唤贾琏,料着应是小和尚小道士的事有了着落,要贾琏按自己的意思行事:
贾琏笑道:“我不知道,你有本事你说去。”凤姐听了,把头一梗,把筷子一放,腮上似笑非笑的瞅着贾琏道:“你当真的,还是玩话?”
“西廊下五嫂子的儿子芸儿来求了我两三遭,要个事情管管。我依了,叫他等着,好容易出来这件事,你又夺了去。”
“笑”,说明贾琏不想把事情闹僵,也有点求饶的意思在里面,且含蓄表明自己要放手了;“夺”,说明在贾琏潜意识中,风姐是个不好惹不温柔的女子,这不是他喜欢的。只不过,这个判断还没有上升到叫他讨厌的地步。
“果这样也罢了,只是昨儿晚上,我不过是要改个样,你就扭手扭脚的。”
粗蠢情景可笑,后将有一段大观园奇情韵,不得不先为此等丑语一造(势),以作未火先烟现象。
批书人总是先将贾琏设为俗人,然后才有此等话,觉得是为韵人做铺垫。可是,反过来想,世界一片大雅,又怎么显出俗人的那点温暖呢?
贾琏不太注意周边环境怎样,不挤压得厉害,是可以忍受的。因为本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他只愿意喝个小酒,看个小戏,然后和志同道合的女人们玩一玩。
对贾琏来说,什么都可以没有,没有女人是万万不可的。一个大家公子,这点追求,或许也不算什么。如果他的妻子是李纨、尤氏,或者可卿、宝钗,都不至于发生什么难堪之事。但偏偏是凤姐,凤姐在这一点上就一定要阻止到底。保护自己地位的想法固然有,但更多的是一种欲望,对权力欲望的追逐。
放到现在来说,凤姐的这点追求也不算什么,尽可以放开手脚去干。但她生活的那个时代没有这么开放。所以,大家会觉得凤姐的不是更多一点。
贾琏的“肉欲”,凤姐的“权欲”,两“欲”相争,必有一伤。但在此回中,贾琏还愿意照顾她,几次都笑着说话,对凤姐话中带有的一点点威胁的味道,贾琏显然嗅到了,可是怕麻烦,于是避开、退让,转而提到他们昨晚的私密之事:
“我不过要改个样,你就扭手扭脚。”
细读这句话,感觉贾琏虽是俗人,却也粗蠢,可这话里有一点点小宠溺,也有一点点不满足,还有一点点宣示男人主权的意思。这么几个意思都有了,虽是政治联姻,贾琏对凤姐是有感情的,至少是一个喜欢追逐女人的男人,对漂亮女人天然的喜欢。
凤姐听了,嗤的一声笑了,向贾琏啐了一口,低下头便吃饭。
凤姐也有女人娇羞的一面。只可惜凤姐来不及捕捉贾琏的意思,那些话就都消失了。凤姐在家庭的经营上,最大的错误就是,总把家庭当做战场,我赢了,我厉害了,我就会得到更多。所以说,凤姐只是聪明,而没有智慧。
其实你所有的获得,都是建立在家庭稳定的基础上的,以为可以一味侵略。殊不知,动了丈夫的底线,家庭就会有崩塌的可能。那些建立在家庭稳定上来的东西,也会瞬间失去。
有人说,是贾府的溃败,导致了凤姐人生的崩盘。我觉得,压垮凤姐的最后一根稻草,应该不是入狱,而是贾琏对她的无情抛弃。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总是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却不知自己的快意,加剧了另一方的疼痛。贾琏和凤姐,都应该好好的体味这层意思。
传统的社会策略,是要求牺牲个性以维持稳定,贾政和王夫人便是这样做的,可是幸福何在?
年轻一代试图打破这种策略,凤姐和贾琏纵容各自的的欲望,最终却把双方弄得伤痕累累,彼此的灵魂支离破碎。
有没有一种婚姻模式,可以兼顾这两者?宝黛的木石前盟,可以战胜现世的金玉良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