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完了第92回,给我的感觉越来越牵强,就像一个半吊子说书人,在尽全力把故事讲下去,而不再顾及故事中的人物早已前言不搭后语。
还是那句话,为了喜欢读这部小说的哥们儿而决心读完这部小说。这样的出发点,让我更关注其中的注解,以及内文中的方言,这也是意外收获。
宝玉在旁,一时又问:“吃些滚水不吃?”一时又命:“歇一歇。”一时又拿一件灰鼠斗篷替他披在背上,一时又命拿个拐枕与他靠着。
哈哈,原来贾宝玉也知道让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多喝热水”。
足以见得,天下无新鲜事。即便是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很多说法无非还是前人嚼过的馍。
宝钗道:“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
《本草纲目・虫部四》李时珍集解引陈藏器曰:“取百虫入瓮中,经年开之,必有一虫食尽诸虫,即此名为蛊。”
在亲身实践这一点上,李时珍比孙思邈差远了。所以《本草纲目》中收录和记载了很多闲扯犊子的无稽之谈。
爽利――读作SHUÀ LI,后一字轻声。亦作刷利、刹利,意为麻利快捷。
方言,是一个很好玩也很耐人寻味的存在。
这条注解所说的“爽利”,在老家如今也还有人说,另有人说“麻溜滴”,也是麻利快捷利落的意思。这让我想起湖南益阳方言中的“滚乜滴”“冰冷滴”这些说法,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处。
影戏人子――也叫“影戏人儿”,影戏中用皮或纸剪的人物。
这个东西在故乡的方言里被叫做“影人子”,就是皮影戏中那些在幕布后边靠人力耍弄的“道具演员”,其中有驴皮制作的,被称作“驴皮影人子”,如今都成了收藏品。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宋代某州官名田登,忌讳和“登”同音的字,令百姓改称“灯”为“火”,每逢正月十五“放灯”,官榜写作“放火”。百姓讽刺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见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后用以喻只许自己胡作非为,不许别人正当行动。
如今这种脑残霸道的奴才越来越多,一场持续三年的疫情,让这种龌龊事显得更加触目惊心。
这条注解让我想起两组人来:武则天把老公李世民搞成了老公公,杨玉环把老公公李隆基搞成了老公。
老家方言里,现在还这么说。端午节包粽子,快包完的时候见粽子叶差了一点,老妈就会喊妹妹或者老爸,“再去拿一子儿粽子叶来!”
《红楼梦》里面的方言,很多与老家的方言类似,有的是一模一样的说法用法。这恐怕跟小说的背景地有直接关系吧,再者,也跟老家满族民族的人口比例较大也有一定关系吧?
现实里见惯了满口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的货色,比起这位和尚,简直都是蛆虫一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