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家繁衍五代人口众多,虽然分支不断分出去,但家里的家生子奴才却数量庞大,成为沉重的负担。
贾家究竟养着多少人口?原文对此还真有介绍。
(第六回)按荣府中一宅人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虽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
荣国府“一宅人”有“三四百丁”,这可真是不得了。
“三四百丁”在古代是指三四百个有工作的男子,贾家不可能每户人家满员启用。一般来说一个男丁代表一户人家,曹雪芹写“三四百丁”就相当于三四百户人家。
古人生育多,最少每家也有两个孩子。如此计算,荣国府内起码就有一千五百人左右,只多不少。
(第五十二回)麝月对坠儿妈说:……有什么分证话,且带了他去,你回了林大娘,叫他来找二爷说话。家里上千的人,你也跑来,我也跑来,我们认人问姓,还认不清呢!”
贾家这么多家生子奴才,虽然各有姓氏,却都是贾家的财产,没有人身自由,“户口”也都在贾家。
而家生子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主子都要负责,还要每月给月钱。
月例银子与普通的雇佣工资不同。丫头们的月例类似“零花钱”,毕竟吃穿用度都是主子负责。而男丁需要养家,他们的“月例”则有工资的意思。
以贾琏王熙凤两人管家为例,王熙凤的月例为五两银子。贾琏没有明说,王熙凤说他们家算上两个丫头的月例也不过二十两左右,推测贾琏的月例银子在十五两左右。
贾家男丁的月例,起码也要两倍于女人,就是养家需要。
所以,春燕妈才那么怕被撵出去。她是寡妇,真要被撵出去一家人要养却没收入就完了。
不过,荣国府的这一代当家人是贾政,与上一代贾代善不同。
贾代善有荣国公的爵位,也有官职,养这些人没有问题。
可第三代开始爵位世袭一等爵由贾赦承袭,贾赦独自住在荣国府旁边一墙之隔的大宅内,人口不与贾政这边混杂。
麝月说的上千口人,是指贾政这边敕造荣国府内的人。他一个区区从五品工部员外郎,如何养得起这些人呢?
《红楼梦》成书在清代,可以参考清代的工资标准看一下贾政的收入。
据《清会典事例》记录五品官的岁奉是八十两银子,禄米八十斛(石),另有养廉银五百到两千两之间。
养廉银类似补助,并不是一直都有,最早在雍正年间出现,大体与《红楼梦》成书时间契合。
第五十三回有个细节,除夕当天贾珍派贾蓉去领皇帝赏赐的祭祀银子。这笔钱也就有变相“补助”的意思。
当然,不同的岗位俸禄也不同。比如林如海的巡盐御史为正七品,史料记载岁俸为一百四十两银子。
贾政身在工部权力不大,却不算礼部、户部那般清水衙门。他的工资足额发放,且会有额外的收益。
不管如何,贾政的工资绝对养不起荣国府这一两千口人。其实也不需要他来养。
贾政的工资收益全部是他自己的收入,并不用拿出来养家。而且他的收入除了官职俸禄,还有官中分红和家庭月例。这部分钱的出处在于荣国公爵产的收益和荣国府的投资,统称为“官中”的钱。
荣国府是荣国公世袭之家。所有人都靠爵产供养。贾家各房主人、所有奴才,乃至于补贴各房分出去的家庭贫寒的分支等,全由官中支出。
贾代善死后,荣国府的世袭继承出现问题,并没有由贾赦完全继承。
贾赦只承袭爵位,爵产则交给贾政继承,为第三代荣国府当家人。
贾家人无权分配谁住爵产敕造荣国府。不出意外就是谁袭爵谁执掌。
贾政能够执掌荣国府,意外出在他必须获得合法继承,也就是皇帝同意。“贾政字存周”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敕造荣国府属于爵产一部分,爵位不绝,贾家就拥有合法使用荣国府的权力。减少的是外面封地的数量,而不是荣国府。
荣国府每年封地爵产的收益,通过乌进孝这些人送入府里,收入银库。由账房吴新登等人向当家人贾政负责。
荣国府另外的收益还有房租、地租等,贾琏都说过。推测冷子兴工作的古董行也是贾家投资的产业,包括薛家的生意也会有贾家股份,这些钱都会统一归入“官中”。
官中的钱贾政、贾赦谁都没权力私自花费,必须以荣国府的名义支出。
比如贾元春省亲的花费,日常送礼应酬的花费。再比如全家的月例银子,年底分红,以及各项赏赐、工程维护、采购等等日常消费……
贾政每月也有月例和年底分红,来源也是爵产的一部分。与家生子奴才差不多,只是更多而已。
当然,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官中收益入不敷出,养不起那么多人。第七十二回林之孝就建议贾琏向贾政提议裁员,也是贾家彻底败落的体现。
不过,被放出去的人口,成功躲过贾家抄家,也是“安知非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