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独立还是依附——从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的关系入手谈社会工作的学科建设


内容摘要


社会工作专业在大陆恢复至今发展迅速,特别是近10年来,不论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领域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社会工作的“春天”俨然已经到来。但是问题也同样突出,社会工作在学科建设等方面相对滞后,学科界限不清,学术平台建设、队伍建设投入严重缺乏等问题妨碍了社会工作教育朝着制度化、系统化和学科化方面的健康发展。基于这样的背景下,近年来社会工作届关于学科独立的诉求愈来愈强烈,要求与社会学“划清”界限。所以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的学科关系,以期从中为社会工作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 独立 依附 专业关系 学科建设


Abstract 



Since the restoration of social work major in the mainland,the profession has beendeveloping rapidly so far.Especially in the past 10 years,both the higher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fields have achieved leaps and bounds,and the "spring" of social work has come.However,the problem is also very prominent.Social work is lagging behind in term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disciplines,the unclear boundaries of disciplines,the serious shortage of invest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platforms and the building of teams.This hinders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towards institutionalization,systematization and discipline.Against this background,the demands of social work on discipline independence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intense in recent years,requiring a "clear" line between social work and sociology.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work and sociology.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useful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work discipline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Independence  

Dependence  

Disciplinary relationship  

Discipline building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近年来社会工作的蓬勃发展,特别是自从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提出要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以来,我国的社会工作学科在各方面获得了重大发展。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也在迅速推进,截至2016年年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规模总量达到76万人,其中持证社工近30万人,相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社区和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超过20万个,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达到6600余家,为社会工作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实际支撑(李迎生,2017)。虽然已经有超过300所大专本科院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每年培养各层次人才近3万人,由于第一志愿报考率、毕业生从事社会工作行业的占比较低,近年来社会工作在一些高校被“亮红牌”,甚至个别高校暂停了社会工作专业招生的情况。另外,社会工作在学科划分、学科建设等方面相对滞后,学科界限不清,学术平台建设、队伍建设投入严重缺乏等问题都妨碍了社会工作教育朝着规范化、体系化和建制化方面的持续健康发展(刘梦,2017)。部分社会工作专业人士就提出给予社会工作专业更大自主权,与社会学理清关系,甚至有声音提出要“自立门户”。面对不同的声音,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呢?社会工作与社会学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又能够从那些方面去促进社会工作学科的建设呢?我想通过这篇论文简单探讨下这些问题,以期为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和学科建设提供一些前瞻性思考。



二、“依附”于社会学:社会工作学科的发展前史



社会工作自从传入中国之时起,人们就开始对其学科属性进行讨论。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开始一直到现在,社会工作专业基本上都是被设置在高校的社会学系内。至于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的关系,总体上学界都认为社会工作是“应用社会学”。


上世纪二十年代,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开始培养专业的社会服务人才,紧接着当时其他一些高校也陆续开办了社会服务的课程。许仕廉当时任燕京大学社会学及社会服务学系的主任,他曾在《关于社会学教程的研究》一文中明确指出社会工作就是应用社会学。言心哲也曾在《现代社会事业》一书指出:“社会学是着重于原理的指示,而社会事业则注意于实用方面。因此有人将社会事业称为应用社会学,不仅理论与实际应双方并顾,而且要有密切的联系。仅重理论而不顾实用,容易成为‘空话’;偏重实用而无理论的根据,容易使人‘盲动’,所以二者不可偏废(“社会事业”即指社会工作)。”言心哲概括得十分到位,不仅指出社会工作就是应用社会学,并且指明社会学的理论方法与社会工作的实务操作二者之间是辩证的关系。


但是1952年的全国高校院系和专业调整,社会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社会学在大陆恢复重建时,费孝通先生主持编写了《社会学概论(试讲本)》一书,书中单独将“社会工作”列为一个章节并明确指出:“社会工作是应用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后在书中在讨论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的关系时,又提到:“研究社会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指导大量的社会工作。反之,社会学也要从大量的社会工作实践中吸取养料以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并不断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的进步。”由此可见,即使在专业恢复重建时期,学界仍然延续了建国前对社会工作学科属性的基本观点(彭秀良,2016)。


随着社会学专业恢复重建工作的开展,社会工作专业也随之得以发展。当时中国社会学研究会成立后不久,国内一系列知名高校都相继开办了社会工作专业。然而,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社会学专业由于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提高了党政部门在社会转型发展和社会问题治理方面的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在社会调查与社会问题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就,于是社会学的地位开始逐步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在恢复重建的前十年间可谓是“默默无闻”,虽然在1998年以后的大学扩招浪潮中社会工作本科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社会工作专业在课程设置、教材编篡、师资力量、教育与职业接轨等方面上尚处于发展阶段,出现了一度看似热闹但实际上却比较混乱的状况,再加上社会工作的知名度较低、教育先行与职业发展滞后等问题,所以与社会学相比,社会工作专业只能算是一个“无名小卒”。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大量的社会问题开始涌现,社会工作开始被当作可以缓解社会问题的“减压阀”而受到党政部门的青睐,,这时社会工作才逐渐在社会治理的大舞台上崭露头角。此外,由于社会工作与欧美国家、港澳台地区交流比较频繁,在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实践教学等环节都具备了自己的特色(马林芳、王建平,2009)。


当然,直到现在,社会工作还是与社会学“荣辱与共”。在大陆现行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在法学学科门类下,社会工作与社会学并列属于社会学类下的二级学科。也就是说社会工作是社会学类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社会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三、社会工作“独立”话语的兴起


通过上文中对于以往两个学科发展历史的回顾,我们可以清楚地指出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的学科关系:即社会工作从属于社会学,是应用社会学。即便如此,两个学科之间也是存在差异的,且差异越来越明显。这主要是指,社会学作为一门解释社会现象、诠释社会问题的学问,主要是提供政策建议,而社会工作则同时强调理论建构和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并且更加注重实践。并且在诠释问题和解构社会方面,社会学比较偏重于宏观和中观的视角去观察,而社会工作学则更多地是运用中观和微观的视角(徐永祥,2017)。雷洁琼是中国大陆社会工作专业恢复重建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为社会工作在大陆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虽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也主张把社会工作看作是应用社会学,但是后来在八十年代举办的一次专业讲座上,她强调社会工作其实早已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代表着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产物,以后定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和学科(彭秀良,2016)。


社会工作与社会学二者的关系可以用“同根同源”来形容,虽说有学科差异,但是两个学科之间一直保持着“血浓于水”的关系,那么为什么这几年,要求社会工作“独立”的声音愈发强烈呢?要求学科“独立”的呼声又源于什么呢?




(一)社会工作学科所处的“尴尬”地位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迎生(2017)认为社会工作学科的“尴尬”境地主要是源于社会工作学科在现行的学科体系中还没有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工作研究人员在申报各类研究项目时只能选择“社会学其他学科”,并且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分类中并没有社会工作这一分类,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工作学科在教育和科研体系中地位偏低的事实,其专业独立性严重受挫(彭华民,2017)。第二,在学科教育体系中,社会工作专业虽然已经开设了本科教育,并且在前些年也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MSW),但是社会工作学术型硕士、,一些有自主招生权限的高校只能尝试着在社会学一级学科下面自行开设了社会工作二级学科硕(博)士点或研究方向。第三,由于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只好招聘社会学专业背景的博士毕业生来教授社会工作课程。但是社会学专业背景的老师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和专业实践要求,并且社会学在学术研究领域还处于“强势地位”,这使得一些教师不愿意真正地转到社会工作方向或者用更多的时间来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王思斌,2017)。第四,由于学科定位不清晰,虽然近年来从事社会工作领域的专业研究人员、师资力量、攻读专业学位的学生等人数越来越多,但许多国内高校及科研机构对社会工作领域从业人员的评价指标、毕业生的培养体系没有建立独立的、统一的标准,这导致了社会工作目前只能沿用社会学的相关标准,这也使得一些业内人士、包括学生等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度不是很高。第五,社会工作学科的“尴尬”处境还有很多:比如社会工作严重缺乏专业成果的发表自主性,目前仅有一本《中国社会工作专辑研究》以书代刊的形式被收录进CSSCI目录,除此之外,难觅专门的社会工作核心学术期刊(彭华民,2017)。另外,据了解,在欧美很多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都是独立学院建制的,社会工作学院的科研人员、师资力量、办公场所、乃至于学生的学费等都是社会学专业的好几倍。目前我国大陆开办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高校数量、招收的学生人数和从事教学工作的师资力量都已经远远超过了社会学专业,且差距还在不断扩大。所以单就这方面来说,社会工作专业追求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似乎也是情理之中,并无不妥(徐永祥,2017)。,表明了当前形势下政府对于社会工作专业(职业)的支持与厚望,但是社会工作学科所面临的种种尴尬却成了社会工作专业的进一步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这种情况迫切需要改变。




(二)推进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工作专业寻求独立的学科地位,根本上是为了深入持续推进学科建设。中华女子学院教授刘梦(2017)则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社会工作开展学科建设的重要性:第一,是社会工作专业自身的本质要求。2014年墨尔本世界社工联合大会给社会工作作了一个新的定义,指出社会工作不仅仅是一个专业,更是一门学科。但是在中国大陆社会工作的学科地位还比较低;另外,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基础是由社会工作、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本土化知识构成的。虽然社会工作在大陆恢复重建以来,依托着社会学才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但是如果只是把社会学一门学科当作社会工作的学科基础,长此以往反而会弱化社会工作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而会阻碍社会工作学科的持续健康发展。第二,是社会工作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大陆的社会工作专业恢复至今已有30年,虽然在发展的过程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就,但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却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专业基础比较薄弱,专业师资力量比较缺乏;学科定位不明、归属多元,渐趋边缘化;人才培养体系不够系统、规范,许多高校的社工毕业生无法回应社会需要等。第三,是中国社会快速变化的需求。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迅猛发展,给社会工作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时代课题,所以必须要加强社会工作的学科建设,形成一个系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以期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层次,来更好地为中国社会的转型升级服务。第四,是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中国的社会工作专业需要以独立的学科地位来参与国际对话,所以加强社会工作学科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受认可度。


通过以上几位社会工作界学者的话语论述,我们不难理解,社会工作专业(学科)在大陆日益发展,旧有的学科建制和学科地位已不能满足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需要,甚至在某些方面严重阻碍了其寻求合法性地位。社会工作“独立门户”的要求似乎变得合情合理,清华大学陈社英教授(2016)也曾在一次学术会议中呼吁社会学界的精英们应该要帮助社会工作进一步独立,不能总是把社会工作放置在社会学的“保护伞”之下,俗话说“三十而立”,社会工作专业从1987年恢复重建至今已经三十年了,是时候让社会工作开始尝试着独立发展,这样才有可能开办中国自己的“社会工作学院”和招收中国自己的“社会工作博士”。



四、“依附发展”:对“独立”话语的回应


面对群起响应的“社会工作独立”言论,另一种主张社会工作与社会学暂时还不能分开的观点也值得我们探讨。这种观点也承认两个学科之间的差异以及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两个专业之间呈现出的日益分离的趋势,但是是否现在就是把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相割舍的时机呢?或者说在中国大陆的本土特色背景下,社会工作相独立于社会学是否真的适用呢?该话语逻辑论证如下。


不可否认,照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的学科差异不断拉大,有分化的趋势,和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大陆的绝大多数高校中社会工作与社会学还是连在一起的,以北京市招收社会工作硕士(MSW)的15所高校为例,仅有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一家设立了独立的“社会工作学院”,其他的高校都是把社会工作设立在社会、人文、哲学、或公共管理等学院名下。可想而知,全国其他省份的高校对于社会工作的学科设置基本上也与此相差无几。两个学科之间的分化,社会工作独立于社会学真的就“百利而无一害”吗?对此就有学者表示了担忧。华南农业大学马林芳、王建平(2009)就指出,专业的日渐分化其实并不完全是一件好事,如果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相互独立,社会工作则会失去了社会学学科的理论支撑,而社会学也会因此缺乏了深入社会的具体行动力。长此以往,社会工作会变成纯粹技术性的操作性学科,而社会学也将失去社会学想象力的来源。因此,马林芳、王建平提醒我们要警惕社会工作与社会学之间彼此分裂从而导致的社会学轻视社会工作为“粗糙的技术员”,社会工作看不起社会学为“懒惰的空想家”。两位学者最后指出,当前最首要的工作,并不是尽快地将社会工作独立于社会学,而是应该仔细考虑社会学怎样才能够为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怎样的支持,同样地,社会工作的发展怎样才能够为社会学赢得更多的社会空间和理论回应。只有这样,两个学科携起手来共谋发展,才能互相促进,“美美与共”。


与此相似,王思斌在接受相关访谈[1]时就明确表示,社会工作与社会学暂时不能分开。他谈及的理由有三:其一,社会工作与社会学同根同源。这一点从前面整理的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就足以证明。其二,当前我国大陆从事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特别是一些学科带头人)其实大部分都是社会学的专业背景,让他们自我断腕,独立于社会学,这不太现实。其三,中国大陆的社会工作理论性不强。现在我们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就让社会工作与社会学分开,另起炉灶,很明显对于社会工作的理论体系建构也是不利的。所以,王思斌教授在采访中就指出,我们当前应该号召社会工作与社会学携起手来共同推动学科建设,从而让社会工作更多地借鉴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尽快发展壮大。


对此,何雪松教授也持相同观点,认为中美社工发展应走不同的发展道路[2]。他通过介绍当前美国社会工作界的发展情况,指出现在美国社工发展有着明显的临床化(专业化)的倾向,社会工作界运用的理论也多是微观化倾向,社会工作行业也倾向于跟公共卫生、精神病学合作,而很少跟社会学合作。于是,何雪松从中国大陆的具体实际出发,指出现在美国社会工作发展得过于注重技术化和专业化,反而比较缺乏宏观层面的使命——对社会的改造。他认为中国大陆社会工作“教育先行”的特点其实是有优势的,中国大陆的社会工作不论是建国前还是恢复重建后都是跟社会学密不可分的,这就使得大陆的社会工作比较关注宏观层面的社会问题,不乏社会学的想象力。社会工作在中国大陆的发展是采取的“嵌入式发展”的路径,与美国的社会工作发展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模式,何雪松认为中国的社会工作应该是“转型社会工作”(“本土社会工作”),所以中国大陆的社会工作,应该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工作发展道路,进而在全世界范围内树立该学科的独特地位。


相对要求社会工作“独立”的声音,“依附”的话语论述显得更加耐心与“中庸”,或者说非常具有中国特色。在承认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的学科差异的前提下,更多地论述当前中国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独立于社会学的可行性,更有尝试创新社会工作独特发展道路的论述。这些论述对于探索中国大陆的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无疑都是有益的。



五、推进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的应有思考


前文对于社会工作应该“独立”还是“依附”于社会学的话语进行了简单的论述,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和论述逻辑呢?事实上,要求社会工作独立于社会学的论述乍一看“义正言辞”,逻辑论证也并无不妥,但是否社会工作学科发展所遇到的瓶颈都是因为其在社会学的羽翼之下呢?或者说社会工作独立发展就能够解决现有的诸多问题吗?要求社会工作独立的言论其实夸大了其与社会学之间的差异,学科差异发展的再明显也不能掩盖两个学科之间天然的、历史的联系,贸然分割恐会导致一种“孤立无援”,甚至“反目成仇”的尴尬境地。


不过,倡导社会工作暂时不能与社会学分开的话语似乎又低估了两个学科之间的分化。随着学科的逐步发展,社会工作独立于社会学似乎是应有之义,况且就算当下的大环境并不适合社会工作的“自立门户”,但也可以做一些调整和变动,死守固有的学科建制体系是没有发展前景的。


如何走出“独立”与“依附”的迷思,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工作学科发展道路,可谓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重点。设定一个清晰可行的社会工作学科建设道路对于推进社会工作学科建设、提升社会工作学科地位必不可少。刘梦(2017)借用费孝通关于论述学科建制的“5个部分[3]”和郑杭生论述学科制度的“三个层次[4]”指出当前中国社会工作学科建设需要在建立社会工作学科、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加大力度推进学科队伍建设、学术机构和基地建设、出版学术刊物、资金投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术共同体建设等八个方面做出努力。类似地,李迎生(2017)建议在国家学科体系中确立社会工作学科的独立地位,建立独立的社会工作学科(专业)从业人员准入制度、评价制度,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升社会工作学科地位。综合起来看,理清社会工作与社会学之间的关系,为使社会工作学科打破藩篱、继续健康发展,为中国社会发展贡献自身独特的力量,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提升社会工作学科的地位及完善其专业学位的系统性


在学科定位上,我国有必要建立一个区别于社会学的社会工作学科。当然也不是要社会工作完全独立于社会学。鉴于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以及其学术研究相对来说还不是太成熟,所以社会工作学科可以暂时继续保留在社会学学科的框架内,但是在各种的科研资金和社科基金中,应该适当加大对社会工作学科的倾斜力度。待到社会工作学科发展成熟以后,再讨论分离出社会学也不迟。经过前些年社会工作学术界仁人志士们长期不懈的努力,目前我国大陆一些高校终于有资格开办了社会工作硕士(专业硕士)学位,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还没有开设社会工作一级专业博士点。、一级博士(点),从而构建起包含社会工作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完整的专业教育体系,着重培养一批专业社会工作实务人才和研究人才。这样才有助于社会工作学科的健康发展,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一致性,打破目前参差不齐的人才培养局面。




(二)树立社会工作专业学术研究的权威性和独特性


 社会工作学科应该拥有自己独立的、能够象征业界权威的专业学术刊物,以供社会工作研究学者来发表学术成果和进行学术交流。同时为了繁荣社会工作学术研究,还应该号召甚至资助更多的高校、科研院所也成立专门的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中心,出版自己的社会工作专业学术刊物。一直以来,社会工作领域学术研究人员的专业研究成果投稿大多数都只能投到一些社会学、心理学甚至是公共管理类学科的期刊。“寄人篱下”,自然就要按照其他学科的研究规范和行文标准来,结果只能是自身学科研究的特殊性和学术规范没有办法体现出来,如此会形成恶性循环。


社会工作专业的学术研究与其他人文社科类学科有着明显的不同,社会工作学科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其既重视理论方法也更加重视理论在实践中与本专业结合(三大方法等),也就是说社会工作在学术研究领域也应该有自己的专业研究独特性,打破其他学科研究规范的束缚,建立一套具有社会工作实践特色的、与实务紧密切合的学术研究规范。




(三)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和从业准入机制规范性


受到高校扩招浪潮的影响,看起来具有“实用性”的社会工作被许多高校所青睐,许多高校在不甚了解社会工作的情况下就开办这个专业,用调剂的办法把许多同样不了解社会工作的学生招收进去,致使专业学生对社会工作缺乏认同感,毕业后也不愿从事与此相关工作,再加上其他因素导致专业对口就业率低等,近年来不断有高校对社会工作专业“亮红牌”,甚至裁撤专业,如此恶性循环,专业人才怎能留得住?学科建设更无从谈起。除了要加强学生的价值伦理教育外,改变社会工作专业老师学术背景混杂、师资力量不足这一制约学科建设的问题也是非常关键的。应该建立起专门的社会工作学科教师准入制度和评价规范,制定严格的高校社会工作教学和科研岗位准入标准。逐渐地从“源头”上闸住社会工作专业不“专业”的情况。


此外,社会工作职业准入规范也应该“专业”起来。目前的考证制度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工作者”队伍的膨胀,许多社区工作人员虽然没有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但他们却能够通过相对较短时间的准备就可以获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证、甚至是社会工作师(中级)资格证。这个举措的确在专业发展初期阶段对于迅速壮大社会工作者队伍有帮助,但是也逐渐地在影响着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认受性。就连教师资格证都要隔几年重新考核,那么社工从业资格应该也需要持续认证。并且可以逐渐加大对从业资格的审查,例如要求必须获得社会工作本科以上文凭才可以报考中级社会工作师等等,另外,也要尽快完善并实施高级社会工作师资格认证办法,从而规范和完善从业准入机制。



六、结语


自社会工作在中国大陆开办之日起,就与社会学结下了深厚的“情缘”,两个学科共生共荣。其中自1987年大陆在高校恢复社会工作专业起,社会学就给予了社会工作莫大的帮助,对于社会工作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作在中国大陆的蓬勃发展,其与社会学的差异逐渐分化、扩大,特别是社会工作本身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障碍也与社会学牵连在了一起,这时要求社会工作独立于社会学的呼声日益高涨,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社会工作界的“仁人志士”们为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大陆的进一步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一片“丹心”。本文在简单回顾两个学科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渊源后,通过梳理目前国内对于社会工作“独立”还是“依附”社会学的不同话语论述,并从中“窥见”一些能够促进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社会工作学科早日“理清”与社会学的关系、从而持续健康推进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注脚。


注 释


[1] 王思斌.学者面对面 | 王思斌:理性看现实,超前走半步.

http://theory.swchina.org/elite/2017/1009/29975.shtml,2017-10-09/2018-03-08.

[2] 何雪松.何雪松:社会工作学科的发展前景.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515/18/31703872_654192511.shtml,2017-05-15/2018-03-08.

[3] 费孝通.略谈中国的社会学[J].高等教育研究,1993,(04):3-9.

[4] 郑杭生.社会学学科制度建设在中国的发展[J].新视野,2002,(05):58-60.


参 考 文 献


马林芳,王建平.一心向“道”与两条腿走路——论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03).

刘梦.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社会建设,2017,(04).

李迎生.也谈社会工作的学科定位[J].社会建设,2017,(04).

关信平.当前我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内在能力建设及其对社会工作教育的要求[J].社会建设,2017,(04).

彭华民.中国社会工作学科建设标准与论争[J].社会建设,2017,(04).

王思斌.社会工作学术创新刍议[J].社会建设,2017,(04).

徐永祥.主持人语 我国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及重要议题[J].社会建设,2017,4(04).

费孝通.略谈中国的社会学[J].高等教育研究,1993,(04).

郑杭生.社会学学科制度建设在中国的发展[J].新视野,2002,(05).

彭秀良.社会工作属于应用社会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11-09(006).

胡炼刚.中国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相伴而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6-28(A08).

向荣.创新、共融、整合:走出当下社会工作教育十字路口的路径探索[J/OL].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9[2018-03-08].


致 谢


弹指一挥间,本科的四年学习生涯即将结束。感谢一直以来默默付出的父母,没有他们给予我精神上和经济上的支持,我是不可能顺利完成四年学业的;感谢这四年来各位教授过我的专业老师,是他们将专业知识和素养一点一滴地传授给我,同时老师们也在人生道路选择和升学深造方面给予了我莫大的鼓励和帮助;感谢在大学期间结识的许多同学和朋友,使我从不感觉孤单,砥砺前行。

在这里要特别致谢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艾战胜,在论文撰写过程中,他在论文选题、大纲确定、以及论文定稿方面都给了很多指导和修改意见,并且鼓励和肯定我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还一直在我考研升学的道路上提供帮助,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导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感谢大学期间遇到的一切人和事,不管好坏,无问西东,都将是我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



广财大社工

专业价值  社工情怀  幸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