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H5N1、H7N9、埃博拉病毒,31岁成为博导,为这位人生开挂的宁海人疯狂打Call!

提示:点击上方"宁海新闻网"订阅本刊


宁海新闻网

精心推送最新鲜最实用的宁海本地新闻和社会热点



抗击H5N1、H7N9、埃博拉、寨卡...病毒,、,,这位人生开挂的宁海年轻人,就是我们土生土长的宁海人——施一。





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施一


在疫情的无声沙场上战斗


H5N1、H7N9、埃博拉、寨卡……这些近年来让普通人谈之色变、避之不及的凶险病毒,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施一眼中,却是青春岁月里常年与之打交道的寻常对手。从21岁到32岁,显微镜下就是这位年轻科学家迎战疫情的无声沙场。眼前的他斯文腼腆,却是抗击病毒的一员骁勇之将。


2006年9月,,师从高福院士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开启了免疫细胞作用机制和感染调控的科研探索。他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刚一进所高福的一席话———“搞科研应当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科研人员有义务,也要有担当。”


2009年,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形势严峻。疫情面前,高福迅速组织团队投入病毒研究,此时,具有扎实免疫学基础的施一被选中,研究方向也随之明确到主攻新发突发病毒研究上来。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我的研究主攻新发突发病毒,利用专业知识短时间内对病毒传播机制充分分析了解,让公众尽快知晓,帮助临床尽快研发出应对方案,就是我的担当。”谈到病毒研究,不善言辞的施一眼神一亮。他告诉记者,近年来,新发突发病原对于人类的侵扰从来没有停止,一方面,对于病原的研究,是防控的第一步,速度第一;另一方面,作为学术研究热点,国际竞争同样十分激烈。因此,每一次针对不同病毒的研究,对施一而言都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从甲流研究开始,每个工作日他实验室的灯光总是在深夜十一二点熄灭,不断实验、失败、修正、再实验,“出成果、快突破”成为施一心心念念的关键词。


几年来,施一应用结构生物学知识,在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和寨卡病毒等重要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侵入过程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在《科学》《自然》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而他没有留学经历的“土博士”背景更打破了许多人眼中优秀科学家多是“海归”的固有认知。对此,他十分自豪,,当前在国内有上海光源这样最先进的研究设备,有微生物这样的研究平台,在新发突发病毒研究领域,我们足够快,不需要去国外的平台锻炼自己。”



荣誉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施一现在已是20人团队的“少帅”。下一步,在继续推进新发突发传染病基础科研工作之外,他将科研设想投向了开发抗病毒药物等具体的技术应用手段上,“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威胁时刻存在,作为研究者将病毒基础研究和应用结合起来,是一种责任,更是我们的本分”。


   作者:杨  舒  戚晓涵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04日 06版)



人物简介

施一,博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中国免疫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病毒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免疫学会常务理事。2002年毕业于宁海中学(班主任吴志方先生),200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1-2013,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13-2016.2,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6.3-至今,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来源:宁海县乡土文化俱乐部出品

□  图片:施一班主任吴志方先生

□ 编辑:吾饭


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

 小伙伴们都在看 

不见不散!桑洲油菜花全攻略奉上!

【网友报料】这种不要命的行为,你也有感吧

“3.,快进来涨知识~

今天,宁海全县上下都在做这件事!

春暖花开 好时光 一起看宁海!


宁海新闻网微信合作

电话:0574-65577958  13968347702

觉得不错,给个ZAN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