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青藤医学咨询
您的SCI论文咨询专家
作者/张科宏
文/Luna
《白话医学研究》
2017.11.07
10月30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消息 - “我国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上升至世界第二”(新闻全文请点击“阅读原文”)。消息发布后,各大媒体转载,朋友圈刷屏。
新闻发布的关键信息是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国际论文、合计被引用次数,超越英国和德国,上升到世界第二位。
被引用总数世界第二,但消息中并没提到平均每篇论文被引次数排名第几,这也恰恰是问题所在。我们可以用GDP(国民生产总值)作为例子来理解这件事情。
GDP总量反映一个国家总体实力。它的背后,有两个关键数字:1)人口基数;2)人均GDP。
GDP总额,中国世界排名第二,说明我们总体实力是不错的。但是,GDP总量世界排名第几,和每一个人关系不大。国民的生活水平,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均GDP。
回到信息所这次发布的消息,提到了论文总量和被引用的总数,没有提到每一篇论文的被引次数,这是报喜不报忧的。但无论如何,这个信息是有价值的,因为新闻中没有提到影响因子这件事。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它提示科研管理系统、科研人员的业绩评估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导向的变化。
在过去二十年里,中国高校、科研机构和三甲医院,对员工的业绩评估,核心指标是影响因子。一般来说,各大医院对发表论文的奖励政策和影响因子直接挂钩,最常见的奖励政策是一分一万。
还有一些奇葩的政策,比如奖励额度等于影响因子的平方乘以1000 。影响因子1,奖励1000块钱;影响因子10,奖励10万块;影响因子100,奖励1000万。
这种做法,管理数字化做得很好。但是这样做有几个问题:
1)影响因子(JIF)反映的是杂志的整体水准,而不是具体每一篇论文被关注的程度。同样一份杂志,有的论文被引用次数很高,另一些论文可能一次被引都没有;
2)影响因子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一些大的学科比如心血管、肿瘤、糖尿病这些领域,影响因子很高,三分五分的杂志根本不入流。
眼科、妇产、小儿等领域,三五分杂志就是世界最高水准,能在这样的杂志上发几篇论文,在欧美发达国家也是不容易的事情,教授副教授都可以当上。
所以说,影响因子作为科研人员的导向是不公正的。
中国已经有一些院校,比如苏大,开始采用其它指标对员工科研进行评估,核心指标是:
1)杂志在学科内的相对排名,也就是所谓分区;
2)论文的被引频次。
作为一名有学术追求的医生,对这个趋势需要有超前的判断。单纯追求影响因子,抛弃临床工作,短期会有一些成果,在现在的评估体系下你可以会得到一些奖励;但在将来的业绩评估体系下,你不会有大的作为。
如果你能把研究融入临床工作,在今天的业绩评估体系下,你可能会吃点儿小亏,但长远考虑有两个好处:
1)研究工作有可持续性;
2)在将来的评估体系下你会胜出。
我们能为您做什么?
论文评估
SCI论文编辑
修回支持
学术培训
基金申请
长青藤医学编辑,陪您一起成长的学术伴侣!
E-mail:paper@theivyconsulting.com
Tel:021-58810632
(欢迎致电咨询)
本文内容均为“长青藤”原创
若需转载,请联系小编获取授权
品读之后,
愿享同感。
by.长青藤医学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