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将陆续刊发张向阳教授发表SCI论文的经验,以帮助大家书写和发表一篇好的SCI文章。
本文是由张向阳教授总结自《临床科研设计和SCI论文写作方法》培训班上的讲座内容,在投稿SCI论文时,如何让那些苛刻的审稿者们接受我们的答复,而“愉快地”接受我们的稿件呢?
张向阳教授:海外华人精神医学学会主席、美国德州大学休斯敦医学院副教授。二十多年来,对精神疾病的临床症状、认知、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氧化应激、遗传、临床药理、电生理和影像等开展综合研究。已发表230多篇SCI论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170多篇,40多篇影响因子IF>5分,6篇>10分。最近五年,每年发表SCI论文20多篇。其中2016年共发表31篇,20篇为通讯/第一作者,7篇影响因子IF>5分。文章总影响因子900多分,文章被引用5100多次,发表的论文曾被四家国际专业杂志进行评论。另外发表中文论文100余篇。现为两家国际期刊主编,五家国际期刊编委,40多家国际期刊审稿人。
《投稿SCI论文,如何说服审稿人》
我个人的经验是:“没有发表不了的SCI文章”。迄今为止,我们课题组书写的所有英语文章全都发表了,而且影响因子都大于2分,大部分在4分以上,40多篇在5分以上,其中2016年我们发表了7篇5分以上的文章,大家知道,在精神科发表5分以上的文章还是比较难的。
我现在是两个国际期刊的主编(点击阅读:《欢迎投稿:两个接受率高、发表周期短的英文杂志》)和五家期刊的编委,40多家期刊的审稿人。从我审过的N多篇论文和自己答复审稿者的意见来看,我觉得审稿人提出苛刻意见,甚至拒绝某些论文的根本原因还是这些论文确实存在很多缺点,虽然这对作者们来说很难接受。我在阅读审稿者对我们自己的文章提出的意见时,常常“有种要跳楼的冲动”,确实很多审稿者非常苛刻。实际上在学术界也存在“”,一些审稿者对来自的稿件带有偏见,常常带有怀疑和不信任的看法,因此评审意见更加苛刻,甚至是带有攻击性的评论。
在这些情况下,如何让那些苛刻的审稿者们接受我们的答复,而“愉快地”接受我们的稿件呢?
在文章中是否敢说或能说这句话或类似的话:“To our best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o report that.....”;
语言是否通顺、是否符合英语习惯?
保持逻辑性、逻辑性、逻辑性(重要的话说三遍);
保证文章版面整齐、美观;
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不要模棱两可;
充分分析和挖掘数据;
尽量选择近期引文,而且挑选潜在审稿者的论文;
最为重要一点:逐条回复审稿人的意见,不要反驳、采用不满甚至威胁的语言。
下面我针对以上几点逐条进行详细地解释和说明:
1在文章中是否敢说或能说这句话或类似的话:“To our best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o report that.....”
如果你的答复是YES,那么恭喜你,基本上这篇文章能够发>3分或4分的杂志上了。
一定要说出来,最好放在Introduction里,和/或Discussion第一部分。
我们都知道,做科研、发表文章,最为重要的就是novelty, 如果没有新颖性的话,想说服审稿者接受你的稿件,就很难了。但地球人都知道现在天底下已经没有什么新东西了,除了那些极少数的人自以为他/她的工作是独一无二的、是国际上独创的。一般来说我们的文章都是发表在自己领域的杂志上,也许偶尔还会有几个真正独特和令人惊异的结果发表以外,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别人的基础上,那么如何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又能体现出自己文章的novelty呢?
首先就是我反复强调的:充分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国际上在本领域中最新进展,甚至能够知道国际上有哪些研究组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同时在Introduction中要引用出来,列举别人的报道结果,然后再找出自己的研究是如何与前人报道不一样的地方,找出novelty来。
举个例子,我常常在《临床科研设计和SCI论文写作方法》培训班的讲座中开玩笑地提到一点:争取做人的研究而少做动物研究,因为美国和动物实验中的动物是“同族”,比如大鼠都是一类(Sprague-Dawley或Wistar 等)。而我们做人的研究,至少人种不同,外国科学家在白人和黑人身上发现的结果,哪怕我们又在汉族人群中得到重复,这也是一种novelty。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很多文章的题目中有这样的词:in a Chinese Han population,就是强调这一点。
再比如,我们知道,精神症中吸烟及其相关因素的文章已经很多了,但在我们的文章中就是强调了我们的研究是the first study in a Chinese Han population,即使设计一样,结果类似,但文章还是发表在4分多的杂志上。那又有人会问到:“如果已经有在汉族人群中的报道了,是不是审稿者就不接受、就发表不了文章呢?” 我的回答是:“还能发表,关键是如何说服审稿者接受”,也就是说,如何能找出novelty,向审稿者展现我们的文章还是有新颖性的地方。
再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精神症伴发的研究好多年了,有很多的调查报道,而且在我们投稿前已经有三篇来自的报道了,那么我们是如何说服审稿者的呢?
首先,我们在Introduction中罗列出这三篇来自汉族人群的报道结果,发现他们都是来自outpatient和community,而我们的病人来源于inpatient;
其次,这三篇文章报道的精神症伴发率差异很大,有30%多、20%多和百分之几,说明什么情况?说明结果不一致,需要新的调查来验证。
再次,这三篇文章是调查的相关人口学,但缺少临床症状,而我们的病人检测了PANSS,所以这三点都是新的。因此文章发表在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IF=4.5)上。 [Prevalence, 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correlates of suicide attempts in Chinese medicated chronic in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2013; 47(10):1370-1375]。
2语言是否通顺、是否符合英语习惯?
如何书写纯正的英语文章,是让我们学者们很头疼的事,大部分的作者都感到很难写出好的英语语句,再加上语法、语态、习惯用语和从句等的要求,确实是很难,没办法,谁让英语不是母语呢?要是有一天强大了,汉语是国际通用语言了,那该多好呀!等我们孙子辈那一代会实现!加油!
难道语言障碍就不能逾越了吗?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学者教授们发表了很多好的SCI文章? 看来写英语文章并非高不可攀,而是有很多技巧的。确实如此,我的一个绝窍就是我在《临床科研设计和SCI论文写作方法》培训班的课堂上反复强调的:“模仿、模仿、再模仿”。常言说的好:“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会抄不会抄”,正如我说的“英语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抄’出来的”,当然这个“抄”是加双引号的,这个抄不是照抄照搬别人的语句,而是模仿和改写(说明:现在很多杂志、而且是越来越多的杂志正在使用自检软件,文章投稿后,编辑部的工作人员先去用软件检查,看看是否有抄袭的语句?如果有的话,达到一定的比例,就直接就给拒稿了)。
我们都知道,与汉语语句相比,英语语句很复杂、变化很多,举个简单例子,比如说“精神症患者认知功能降低”,汉语只能这么表述了,但英语的表述方法有很多种,这对我们来说是难点,同时也是可利用点。那么当我们要描述这句话时,就可以从几篇文章里找出来,copy到Word里,比如找出至少3句话来,再对这三句话进行揉合,就变成自己的语句了。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保证语句的结构、尤其那些带有从句的语句,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纯正的英语。我发表了这么多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是很有效的。又把我的绝招告诉给大家了!
切忌的一点是:不要从汉语直接翻译成英语,我们的英语写作水平不可能写出纯正、标准的英语句子出来,我已经看了太多来自国内稿件中的“式英语”,就是这么硬翻译而来。当我看到这些“式英语”时,就感到生气,“简直是糟蹋英语嘛”,那么可想而知,老外审稿者看到这样的文章,还不火冒三丈?在此摘录两句审稿人在审稿时关于写作水平的意见::-)
The writing are so bad that I had to leave work and go home early and then spend time to wonder what life is about.(写作水平是如此的糟糕,使我不得不提前下班,早点儿回家,然后开始怀疑人生)
The biggest problem with this manuscript, which has nearly sucked the will to live out of me, is the terrible writing style.(这篇稿件最大的问题是可怕的写作风格,简直摧残了我继续活下去的意志)
我们知道,国内现在有很多翻译公司,很多教授们花钱请公司修订和润色,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法。但很大的问题是:公司只能对语言进行修饰,但改变不了内容,因为不了解我们精神医学专业,而且花费很贵。最好的方式是请国外的同行教授给予修稿,可以邀请他们做共同作者,当然因为国外教授们都很忙,邀请他们不易,这也是我一直在鼓励各单位多邀请老外教授们来访问,一方面可以寻找合作机会,另一方面他们还是潜在的审稿人,尤其是好的“修稿人”。
3保持逻辑性、逻辑性、逻辑性
重要的话说三遍,保持逻辑性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写文章过程中一定要牢牢记住这一点。从前言、甚至从题目开始,就想到要前后保持逻辑性,先保证一个大的逻辑性,即保持文章的一条主线,然后具体到每个部分中,包括前言、方法、结果和讨论,每一段中再保持各自小的逻辑性。不能保持逻辑性,读起来会很乱,常常不知道作者想表述什么,中心思想在哪里,这些是很多文章的通病。文章不是单纯的语句堆砌,前后一定要有内在的联系、保持一致性,这一点很重要。
一个好方法是:先写下一个提纲来,比如Introduction第一段、第二段……第N段要写什么,Methods中如何展现采用的方法和检测,尤其是Statistical analysis采用哪些统计方法,Results中哪部分结果在前,哪部分结果在后,Discussion中可以围绕本文的结果加小标题,同时第一段、第二段……第N段要讨论什么等,保证大的逻辑性,然后到每个段落里,也可以列出小的提纲,写下准备表述什么,这样先把整个文章的框架结构搭建排列好,再去写英语语句,就能保持逻辑性了。这是很好的方法,大家下次写文章时可以尝试。
未完待续……
下一篇文章《如何说服审稿人?》(下)将从:
4. 保证文章版面排列整齐、美观性;
5. 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不要模棱两可;
6. 充分分析和挖掘数据;
7. 尽量选择近期引文,而且挑选潜在审稿者的论文;
8. 逐条回复审稿人的意见,不要反驳、采用不满甚至威胁的语言。
等五个方面,继续详细解释和说明在投稿SCI论文时,如何说服审稿人。
张向阳教授发表SCI论文系列经验谈:《投稿SCI论文,如何写一个吸引人的题目+科研思路》第二季
张向阳教授漫谈:《让人欢喜让人忧的SCI 期刊和影响因子》
写评论,提问题,留言板里解惑答疑,请点击右下角的写留言: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