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左微(Weishare2015),留学美国华盛顿大学,英语系博士,电台主持人。寄托天下获作者授权。
写这篇需要有内容、有条理、有深度、有意义的文章的时候,我的脑子里经过了如下的思维过程:
这不是一篇毕业论文,只是我出于兴趣和共享的态度想要写出来的文字,但是我的思考过程中涉及选题、架构、举例、字数分配、逻辑关系、时间截点等等要素,这些在写博士论文的过程中间非常重要。
曾经看过一个美国博士生研究报告结果颇为吓人,在通过了博士资格考试的美国博士生(candidate)中,有70%的学生保持着ABD(All But Dissertation)的状态,因为没有完成毕业论文以及人生的其他选择最终没有拿到博士学位。
我的毕业论文是英文的,但是我觉得中英博士论文应该有相通之处,可以互相交流。好了,我们开始吧!
关于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学论文这个事情,我觉得我卡住了一个很好的点:博士资格考试通过以后,我花了一个学期做研究计划以及获得研究课题的校方审批同意,然后一个学期搜集数据,然后就马不停蹄开始准备论文的写作了。
我的公共事务系的David Layton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你千万不要花很多很多时间,试图把论文的一章也到完美然后再交给导师看——因为一方面,达到你认为的完美需要花很多很多时间,另一方面,无论你觉得多么完美,交到导师手中还是会被修改,有时候还可能改得面目全非。这样看来,你多花的“达到自己完美的时间”属于浪费。
别等待完美才交初稿,兼顾各个章节。
如果同样是20个小时,一种是每天4个小时坚持五天,一种是两天每天10个小时,前者效率会比后者好很多。
让写作保持一种惯性,一旦惯性开始,就不要轻易丢掉这种惯性。
如果说我觉得自己有哪个方面做得很好,我觉得我充分利用了导师的专业知识和资源,跟他们保持了紧密的联系和亲切的互动。
除了她以外,我也常常和另一位导师人类学的Stevan Harrell教授见面聊论文:他会说普通话、彝族话还有粤语,是个正宗的中国通,教过的中国学生无数,对于我的研究课题非常感兴趣。是他从我的论文初期开始便热烈地鼓励我,认为课题具有现实意义;是他在我每个章节写完以后很快地回复我,并且给予真挚且积极中肯的评价;也是他邀请我到他的班上做演讲,讨论我的研究成果……被一位经验丰富、了解中国的老教授一路带着、鼓励着、指引着,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因为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知道有人为我摇旗呐喊、加油鼓劲。
还记得我前面提到的“论文写作小组一周训练营”吗?那是一个与人作伴、同写互助的典型例子,我在一个团结互助的集体里,如同海绵吸水一样汲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聆听各种资源策略。
建议大家也找到写作的伙伴,一方面是一起的努力和陪伴,一方面也是互相交流、说出想法。当你觉得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时候,动力是很足的。
博士论文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花时间精力无数。
这种分解-再整合的过程使人的心理压力降低,完成每项任务成就感提高,同时有更为明确清晰的方向,更加能够注重当下。强烈建议大家尝试。
当我不知道美国英语博士论文为何物的时候,我跑到图书馆借来了包括华大、哈佛、哥大、斯坦福等美国著名高校教育系、英语系、传播系、话题看上去与我研究相关的20多篇论文,每一篇都像一本书那样厚。(比如哈佛Liu J 撰写的“Asian students'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patterns in US universities: an emic perspective”;Chen X 撰写的“Sojourners and foreigners: Chinese students' relationship-building with Americans in united states universities”;比如华大英语系学姐Hee Seung 和Zheng Xuan的毕业论文)我把自己埋在这些厚厚的论文堆里,看前人是怎样写的,从字数、内容到样式上有了初步了解——
另外,准备博士资格考试的时候一般大家会做阅读笔记(我当时做了将近50页的word笔记),写博士课题研究申报计划的时候也会有好几十页成文的文章,这些内容都可以利用起来:有些部分可以直接复制黏贴,有些可以作为基础进行删减订正。总之,以前的努力都是可以转换到现在的论文里面的,写博士论文并不是从零开始。
中国有句俗话“专拣软柿子挑”,这句话在我的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体现得淋漓极致。我认为写作一般是越写越顺;先易后难,符合事物循序渐进的基本规律。不为“欺软避硬”的行为不好意思,这种有选择的、挑拣容易内容先写的策略对我十分可行。
我的导师建议,我个人也很赞同,把导言这章放到最后:虽然导言讲述的是你做什么课题,研究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论文结构如何等等并不复杂的问题,但是很多时候论文的内容结构都在调整,不到最后没有定型的版本。同时,不到最后也可能缺乏对你文章的全面系统的理解,以及高屋建瓴、简介归纳的能力。
博士圈里流行一句话“the best dissertation is a done dissertation”(最好的毕业论文就是写完了的毕业论文)。因为有太多人花了太多时间写,且越到后面越没有动力,最后没有完成。所以后来圈里说,只要写完的,就是好的毕业论文。
而且,完善论文的机会毕业以后还多着呢,并不是写完了上交了就再也没有机会改了。但是写好了毕业论文一张博士文凭在手,可以给你很多机会的通行证。
每个人都有瓶颈期和写累了的时候。如果说可以自律、逼自己一下,度过了也就度过了。如果到了看着屏幕就想吐、看着书本材料就头疼的地步,那我真心建议可以暂停一下,休息一下。
本公众号于2015年6月26日发表的《小时候哪些颠扑不破的道理,现已成bullshit?》一文,未获知乎评论作者曾加的许可转载,现做删除处理,特此对曾加及知乎致歉!感谢朋友们的提醒和指正,寄托将会努力做到更好!
人气推荐
• 美国大学所在城市の师兄师姐大吐槽
• 真实残忍的成长:为何留学第一年就那么拼
• 我只想过好安静、能罩住家人的后留学生活
• 常被忽视却可能左右你命运的选校因素
• 比看世界更重要的是怎样去看待世界
• 妈妈不会做饭是怎样一种体验?!
©获取更丰富的海外生活和DIY留学讯息,还可以试试选校、GRE、托福、口语、练笔、本科、直博、套磁、RL、PS、LLM、HK、USA、狮城、档案、转CS、论文、文书、访谈、专栏、行李、租房、信用卡等更多你感兴趣的关键词。
寄托天下
专注十五载,最有情怀的留学生活交流平台
考试 | 留学申请 | 海外生活 | 就业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蓦然回首,你我同为寄托人
寄托天下微信:gternet 寄托人气论坛:g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