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学位论文”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撰写



用心、静心、精心完成你的博士论文


 

(图片来源:千图网)


(本文仅限于本人所指导的学生参考。如无意间触及他人敏感之处,纯系巧合。)


这里并不是想评论我们培养的博士水平高低、质量如何;也不涉及我们的博士论文(Ph.D Thesis)本身学术价值怎样;也不是来讨论博士论文写作上的技巧。只是根据自己近年来指导学生写作博士论文以及评阅他人博士论文的感受,说一说我们的学生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在我看来,这是获得学位所需完成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以“用心”、“静心”、“精心”三个词,来大致上描述应该保持什么样的良好心态来写thesis。

 

1

所谓的“用心”,是指在心态上应对thesis的写作给予充分的重视。


(图片来源:千图网)


关于“博士学位”的起源,我不曾考证,但它肯定是“泊来品”。即便就全球范围而言,博士学位无一不是高等教育所能授予的最高学位(有人认为在此上面还有“博士后”,那是误解)。


获得Ph.D者,被视为在某一专业领域得到过系统的知识以及技能训练。换句话说,培养的是高级专业(professional)人才。因此,获得Ph.D,在许多人看来是高不可攀的(尽管在中国有平民化、批量生产的倾向)。为此所付出的艰辛,大有“玄奘去西天取经”之势。所以才有论文答辩通过后,大家热烈祝贺、答辩人泣不成声的激动场面。


在一般情况下,人的一生大都仅有一次撰写Ph.D Thesis的机会与经历(不排除少数人有双学位)。这也几乎是接受专业(特别是专业写作)训练的最后一个环节。如“用心”去完成这一过程,将会使你终生受益。在与导师一道反复修改论文的过程中,你的文字表达能力必将会得到提高(至于幅度,那将因人而异,取决于原有基础)。


所要强调的是,文字表达能力在你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将会十分重要。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学生短视地未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过多地注重于结果,而疏于真正有意义的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生历炼。

 

2

“静心”,是指在论文撰写期间,应尽可能排除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和时间来完成。



(图片来源:千图网)


按照我本人的经验,即便是集中精力与时间,thesis的完成大致上也至少需要1~3个月(因人而异,因写作之前的工作进展而异)。当然,也有学生将前期业已完成的阶段性工作,及时地整理成论文的部分章节,在最后阶段仅进行编纂与部分补充,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模式。


比较忌讳的是,有些学生在论文写作期间,平行地忙于其它“不可放弃与割舍”的事宜,诸如联系出国、投递求职信、求职面试、甚至办终身大事等。将自己搞得身心疲惫。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得不偿失。


在英国有句谚语:“同时追逐两只兔子,结果是一只也追不上。”我们是否应该学会放弃一些东西。“舍得”即有“舍”,才有“得”(作家老舍的笔名,大概也就是不断放弃的意思?)。诚然,学生们面对着各种各样的生活与就业压力,心情可以理解。但我相信,做事善始善终,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成就事业的一种基本素质,也是做人的基本美德。


我在国外工作所看到的是,许多学生集中精力将thesis完成后,暂且搁置,开始找job,job找好后,便提交论文,着手准备答辩。结果是双赢。难道这对你就不可操作吗?


3

“精心”是指无论从形式或内容上,都要使thesis达到令人满意的质量。


(图片来源:千图网)


显然,你若不能“用心”和“静心”,也就谈不上什么“精心”。如此下来,我们所看到的便是:论文的组织与表述逻辑混乱,词不达意,错别字百出,图表与文字不相呼应,中英文图解(猴吃麻花)两拧……让读者读起来,如同服饮一副苦涩的中药,耐着性子走到底。Thesis写作过程中,反复的推敲与纠错校对是必须地!你做了吗?


博士论文早已经成为科技文献资源的一大宗类,为许多图书馆收藏。我们也会经常看到,期刊中发表的论文中有对XXX博士论文的引证。表明了博士论文的学术价值。美国有的大学要求,最终版的Thesis必须用全棉的纸张打印(这种纸张据说可存放久远而不会发黄变色、变皱),用于收藏。可见对博士论文的重视。想一想,你的论文是否值得收藏?


国外有的博士论文在扉页上写有:“献给我的双亲/妻子……”。他们数年含辛茹苦地支持你的学业,你拿什么奉献给他们?(“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爱人”。)


如果有一天,你就职单位的“老板”或者是你的朋友提出欣赏一下你的博士论文,你是否会底气十足地回答“No problem!”(好办,他们压根儿就看不懂。)

 

农民有句话,“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还有那:“成功取决于细节”。期待着你能够调整好心态,安排好时间,静下心来,do your best,拿出一生无憾(without any flaw)的好作品。我的使命便是传道,还是那句老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