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两首名作,散淡清远,颇有真趣,更是越读越有滋味

孟浩然是盛唐著名诗人,也是唐代第一位以山水田园诗见长的作者。他的山水田园作品除了景物描写之外,还有叙事抒情,甚至有时还加点议论。

作者描写景物,不着力于工笔描摹,而是用淡墨勾勒、点染,略具形态之后,再出之以情绪性的感受,写意性较强。

他笔下的意境不以浓缩凝练见长,而是用疏落之笔,把淡墨勾染的景物,与淡淡的情思相融,泯却了彼此界限,却在整体上酿成一种意兴无穷的意境氛围,从而显得朴素而有深意。下面分享孟浩然的两首名作,散淡清远,颇有真趣,更是越读越有滋味。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一首好诗不管创作于何时何地,人们在任何时候读起来都觉得感悟深刻。诗人路过好友的居所,好友不仅热情相邀,而且殷勤招待。农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只有家养的鸡和亲手种植的粮食,却是主人心中最丰盛的饭菜。

诗人已经不是第一次来此作客,但是周围的自然美景,依旧吸引着他的注意力。绿树环绕着小小的村落,宁静安谧;城外的青山隐约可见,清雅幽静。诗人心中也涌起了一种向往之情,朴实勤劳,和谐安宁,这种远离喧嚣、又自给自足的日子,真是快乐逍遥。

农家的居所虽然简陋,但是非常宽敞,推开窗户,就面对着谷场和菜园,视野开阔,又没有人打搅。朋友来了,共饮甘醇、畅谈农务,大家无拘无束,又亲近温馨。

主人要挽留诗人小住几日,老孟却不想过分叨扰对方,虽然有些不舍,还是约好重聚之日。这样的分别没有伤感,却很自然,平时大家各忙各的,偶尔团聚就要尽欢,不留遗憾,虽然来日方长,但更要活在当下。

孟浩然仕途受阻之后,便隐居于山林之中,虽然刚开始心有不甘,但是很快他就淡忘了京城里那段不愉快的经历。大自然缤纷多彩,田野里生机盎然,山水草木热情地接纳他成为朋友,白云清溪也盛情地邀请他融入其中。

诗人还有很多至交好友,虽然无法经常与李白、王维诗酒唱和,但是身边还是一些高僧可以慰藉心灵。一个秋日的黄昏,诗人与一位叫丁大的朋友相约,要在业师的山房会面。

诗人先到一步,他闲来无事,便欣赏山林中的景色。夕阳西下、群壑已暝,月挂枝头、松风送凉,还有泉水叮咚,与风声共鸣,令人心醉,又让人遐想。

诗人久等不见友人到来,于是便不断地向远处眺望,可是除了归家的樵夫、寻找栖所的飞鸟,根本不见友人的身影。最后诗人依然不愿轻易放弃,于是便守候在其必经之路,一边抚琴、一边等待,可见彼此的真挚情谊。

孟浩然的这两首五律可谓脍炙人口,其感情意绪都已融化在所写的事物之中,并随着叙述或描写的展开,也像无色无味的流水,沁入人心。前者写农家田园,后者写隐居生活;前者朴素,后者清幽,虽然都有诗人意念的参与,却毫不显露。

前者只是“话桑麻”的田家闲话,以及“就菊花”的闲逸之约,表现了天然真趣。后者在一片清幽暮色的延展中,抒写了诗人淡淡的孤清、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期待,但都是不假思索,自然流出,充满恬淡之情,更显清高悠远,可谓越读越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