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因为后两句里有天真烂漫的嬉笑儿童,让这首诗的基调似乎是明快的,小学课本也因此收录。
然而,随着年岁渐长,再读这首诗就更容易被前两句所打动:少小离家,老大方回,乡音未改,鬓发衰白。
贺知章37岁中进士,此前当早已离家,不然不能称“少小”。回乡时已86岁,写下此诗后不久即病逝,但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已堪称高寿,想来离开家乡大约五十年。
皇帝赐诗,太子送行,功成名就,衣锦还乡。这已经是极为成功的人生了,但仍有一丝难挡老大的叹息。
但“鬓毛衰”与“华叶衰”,人之老去,花叶之枯,异曲同工。这是儿时极少数要将“衰”读成CUI的用法,现在据说已经用普通话规范读音,全都读为SHUAI即可。
贺知章回乡是在天宝三年(744年),大概就在此时,刘长卿中进士。刘长卿不如李杜元白那么有名,但他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也是名句。
大约三十年后,盛唐的繁华已一去不回,中唐的时代充满了离乱与无奈。此时,被贬官担任睦州司马的刘长卿,写了一首《七里滩重送》给朋友:
朋友相别本该折柳相赠,但现在不是春天,没有依依杨柳,只能手折衰枝。此处的“衰杨”不也正是“华叶衰”、“鬓毛衰”吗?
数十年坎坷不得意,如今不但自己老大徒伤悲,而且曾经的朋友们也凋落于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