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句诗在中国文化史上意义重大,犹如晨钟一样,唤醒了多少名利场中的红尘客。
这两句东坡先生的诗词,来自于他的《定风波》。写的是他贬谪黄州后,觉得自己这下半辈子已经定型了,于是决定在附近买点田地,做个田舍翁,度过余生。于是他就在当时蕲水县(今浠水县)尉潘鲠的邀请下去看田,结果在沙湖遇到阵雨,淋得非常狼狈,但他觉得没什么,就写了这首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里面的事件发生地沙湖,有考证说是今天黄州的南湖。
因为我正好是巴河人,隔着巴水河就是对面的黄州区,隔着长江就是对面的鄂州燕矶镇,对这里的地形地貌都是非常熟悉,我的判断是绝不可能在黄州的南湖。
一个原因是什么呢?词中说了,“山头斜照却相迎”,黄州的地貌是巴水和长江形成的冲积平原,除了黄州市区有龙王山这些小山包之外,其它地方都坦荡如砥,尤其是南湖地区,没有任何丘陵,最高处也就是河堤了,根据地貌判断,沙湖就不可能是南湖。
二是苏轼是黄州的官,而宋代巴水河对面是一个和黄州平级的蕲州,按照宋代回避制度,本州官是不能在本州置业的,要置业也只能去附近的蕲州或者鄂州,所以苏轼绝不可能在黄州的南湖置业。
三是东坡先生还写了一篇《游沙湖》的游记,“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如果沙湖是黄州南湖的话,得了病就应该返回更加繁华求医条件更好的黄州治疗,而不会渡过巴水河前往乡村集市麻桥找还是村医的庞安时医治,因为古代交通不便,没有桥梁,行船过渡又慢又费时间,这说明东坡先生所在的沙湖,肯定在蕲水县这边。
四是黄冈的地名基本还是比较稳定的,很多宋代地名都保存着,比如苏东坡诗词里常出现的女王城,就是今天黄州的禹王城,又比如新洲、杨叶洲这些地名依然在。沙湖这个地名,只要湖泊在,改名的可能性也不大,顶多会产生另一种写法。
综合以上分析,苏东坡走过的沙湖有几个特征,一是有山,二是离黄州和麻桥都不太远,三十里左右,三是就在浠水这一侧。我判断沙湖极有可能就是今天巴河的摄湖,摄湖旁边有山,我们巴河俗称为九个半山头,与黄州隔着巴水河,步行也就半天路程,靠近江河,土地肥沃,水源随处可得,是我们那里最好的良田。而且摄湖的发音,应该就是沙湖的音变,就跟女王城音变为禹王城一样。
以此判断,苏东坡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创作地,就应该在今天浠水县巴河镇摄湖地区。 竹杖芒鞋所踩的土地,是我家乡的土地;一蓑烟雨所浸润的人生,也是在巴水河和浠水河之间的人生。这里是我父祖的土地,是我的母亲河。
经济 发展滞后的黄冈,却成为文化的高地,都是东坡先生到黄州后留下的。他的光芒太盛,谁还记得三国鏖兵烽火满地的蒲圻赤壁呢,大家都只记得月夜泛舟歌赋相答的黄州赤壁。
承天寺的夜游,定惠院的飘渺孤鸿影,清泉寺的潇潇暮雨,绿杨桥边的流水鹃啼,都是他留下的,这就是千古流芳的真正含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