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古人还说,不撞南墙不回头。
这世上,哪有啥永远的称心如意?不过是长时间偶然罢了。
考试失利的柳永,一次次核对了皇榜上的名字,确定并无半点瓜葛之后,怅然若失。转念一想,即便是当上了干部又如何?即便是当上了高级领导干部又如何?不还是普通人么,一日三餐,睡觉不过两尺宽。
这样一想,柳永就放下了许多。带着宽高和洒脱,写了那一首《鹤冲天》。
在柳永心目中,这次考试失利,纯粹是偶然。今后的生活怎么开展?柳永设置了八个字:随心所欲,放浪形骸。
人这名堂,总要有点个性,哪可能被生活给羁绊到死。你看那,竹林七贤退隐林泉,临风对酒;你看嘛,陶渊明采菊东篱,悠然南山;你看那,唐伯虎摘得桃花,换取酒钱……不还是活得有滋有味?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柳永的态度十分明确。就算是流落江湖,但自有无边风月。只要能够饮酒填词,偎红倚翠,就算是茅舍布衣,也不是公卿将相能够享受得来的。
柳永考试失利,自然有他的去处。但更多的失意者,却只能暗自神伤,神情寞寞。鲜花和掌声,是属于胜利者的。
听说,如果能够搞到一件新科进士的衣服,能够给自己的下次考试带来好运。于是,就有很多落榜子弟想方设法讨要,但能得到的,自然是少数。于是,就有不少人闭门写诗,动情处,潸然泪下。
毕竟,科举考试,不只是自己的事情,甚至关乎到了家族的命运。
更有赵嘏的《下第后上李中丞》。
落第逢人恸哭初,平生志业欲何如。鬓毛洒尽一枝桂,泪血滴来千里书。谷外风高摧羽翮,江边春在忆樵渔。唯应感激知恩地,不待功成死有馀。
算起来,柳永的前半生,按照社会逻辑,显然是失败的。作为读书人,许多年纪相仿者早已叱咤仕途,他还在科考路上,前途未卜。但是,他又是成功的。毕竟,他以词人之手,打开了新的天地。
果然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红颜,是柳永所爱;功名,是柳永所求。前者给了他温柔,后者给了他失望。落第之后,柳永只好把自己丢在了青楼。只有在那,他才能找到自我的存在。
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又一次科举考试来临。柳永自信满满,不谙还是惨淡。如同上次一模一样,国子监轻松通过,省试却榜上无名。两位兄长也是如此。
这一次,王禹偁的次子,年仅二十二岁的王嘉言及第上岸。这对柳永三兄弟而言,无疑是个很大的刺激。
按照当时的规定,落第者如果觉得自己冤枉、表示不服,可以到御桥下或殿前发声抗议,是为“拜桥”和“拜殿”。但是,这种事情,柳永是做不出来的。
只是,再次落第的柳永,少了些狂放,多了些淡然。他写了首《如鱼水·二之二·仙吕调》。
帝里疏散,数载酒萦花系,九陌狂游。良景对珍筵恼,佳人自有风流。劝琼瓯。绛唇启、歌发清幽。被举措、艺足才高,在处别得艳姬留。
浮名利,拟拚休。是非莫挂心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莫闲愁。共绿蚁、红粉相尤。向绣幄,醉倚芳姿睡,算除此外何求。
这首词的价值是,柳永坦诚直率地把真实的自我剖析给世人,不做作,不矫情。让我们真切地了解到他的性格、生活和思想。
科举是柳永必走的人生路。不但是他,许多文人,都将这个作为了终极的人生理想。
唐代诗人罗隐,参加科举考试十多次,最终没过,史称“十上不第”;明代画家徐渭,六岁读书,九岁作文,是为神童,参加八次科举考试,未能中举;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十九岁应童子试,接连获县、府、道三个第一,后来却屡试不第,七十一岁才补岁贡生,追求梦想五十年。
清代谢启祚,早年就参加科举考试,终于在九十八岁高龄考中了举人。十分开心,写了首《老女出嫁诗》:“行年九十八,出嫁不胜羞;照镜花生靥,持梳雪满头;自知真处子,人号老风流。寄语青春女,休夸早好逑。”和他同时中举的,有个少年,只有十二岁。
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七十六岁的柳宜寿终正寝。按理说,老人去世,就应该尽快送回家乡安葬。但由于柳永三兄弟还没有功名,按照叔父柳宷(音审)的建议,柳永兄弟将父亲暂时葬在祥符县,在今后出仕,再送回老家进行二次葬。
按照规矩完成了父亲的丧礼后,按照朝廷有关规定,柳永兄弟要守孝三年。但这个三年实际上只是一个概说,总数其实是二十七个月。
朝廷的规定明确指出,在守孝期间,不参加考试,不搞娱乐活动,不结婚办喜酒,不上班搞事情。必须要在坟墓边修建一个茅草屋临时居住。
柳永虽然是个风流种子,但在为父守孝期间,也断然不敢出去厮混。反而落得清净,将全部时间和心思用来读书复习,为下次考试做准备。
柳宜没有被立即送回老家崇安,说到底,还是世俗的偏见。后代没有功名,回去会被人瞧不起。
北宋钱易在他的笔记小说《南部新书》中写了一个故事。说是有个姓杜的读书人,多次参加科举未中,想回家,却收到了妻子的诗:
良人的的有奇才,何事年年被放回?如今妾面羞君面,君若来时近夜来!
由于想要顾及脸面,妻子给没有考上公务员的丈夫提要求:你牛逼完了,咋回回都没过呢?如果想回家,各人最好趁着夜色悄悄咪咪低调回来。可见这个事情有多伤面子。
于是,不少人到京城后,就开始下定决心,不考中绝不回家。
唐末五代王定保所编撰的轶事小说集《唐摭言》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有个叫公乘亿的读书人,为参加科举留在京城多年,一直没有考中。后来,他生大病,消息传回老家,说是已经死了。妻子前往京城奔丧。两人相遇,竟然面对面不相识。
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柳永三兄弟守孝结束。但是,这年的科考,他们终究是错过了。三年后,赵祯被册封太子,柳永填词以贺。这些年来,他一直,没有放弃对功名的念想,虽然流连花草之间,实际上也很是关心政治。
柳永给皇帝写的是《玉楼春·五之四·大石调》。
星闱上笏金章贵,重委外台疏近侍。百常天阁旧通班,九岁国储新上计。太仓日富中邦最。宣室夜思前席对。归心怡悦酒肠宽,不泛千钟应不醉。
喵那个咪的,人生为啥就这么难!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什么?是经过一次次的努力,离目标越来越远。
柳永已过而立之年,但依旧无功名在身。虽然可以自诩为白衣卿相,在风前饮酒、月下填词。但一想到落第的伤痛,就相当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