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词亦作贺铸、李清照词,曾慥《东坡词拾遗》及南宋人编《外集》卷八十五已收录,应为东坡词。
《东坡词拾遗》中提及了此词背景,约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
是时,东坡正自京口还钱塘,在京口得乡书,即赋此词以抒怀。
烛影摇风:灯烛之光映出的人、物的影子,被风摇晃的样子。
伤春绪:因春天将要归去而引起忧伤、苦闷的情怀。
芳草:散发出香气的草。也指春天刚出土的青草。
译“杏花开了,芳香弥漫,柳树绿了,垂丝飘飘如缕,其轻如烟。
我心中的情人就住在水边的红房子里,她打开窗帘希望能看到我,外面却是一片黄昏雨景。
想念但又归不去,她现住在何处呢?外面芳草萋萋,我已经找不到回去的小路了。”
如“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固然极富创新之局面,而如“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则又深具传统之神理。
万紫千红之春光,数红杏、柳烟最具有特征性,故词中素有“红杏枝头春意闹”、“江上柳如烟”之名句。
此写红杏意犹未足,更写其香,杏花之香,别具一种清芬,写出飘香,足见词人感受之馨逸。
此写翠柳,状之以含烟,又状之以拖轻缕,既能写出其轻如烟之态,又写出其垂丝拂拂之姿,亦足见词人感受之美好。
这番美好的春色,本是大自然赐予人类之造化,词人则以之赋予对伊人之钟情。
这是以春色暗示伊人之美好。
下边二句,遂由境及人。
句首之尽字,犹言总是,实已道出伊人相思之久,无可奈何之情。
“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烛影暗承上文黄昏而来,摇风,可见窗户洞开,亦暗合前之朱户卷帘。
此句又正与尽卷黄昏雨相映照。
上写伊人卷帘愁望黄昏之雨,此写自己相思成疾卧对风烛,遂以虚摹与写实,造成共时之奇境。
“归不去”,遂一语道尽此情无法圆满之恨事。
“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凤楼朱户归不去,唯有长存于词人心灵中之瞩望而已。
瞩望终非现实,现实是两人之间,横亘着一段不可逾越之距离。
词人以芳草萋萋之归路象喻之。
句中“迷”之一字,感情沉重而深刻,迷惘失落之感,天长地远之恨,意余言外。
东坡此词艺术造诣之妙,在于结构之回环婉转。
起句对杏香柳烟之一往情深,与结句芳草迷路之归去无计,则相反相成,愈神往,愈凄迷,其结构回环婉转如此。
此词造诣之妙,又在于意境之凄美空灵。
红杏柳烟,属相思中之境界,而春色宛然如画。
此词结构、意境,皆深得唐五代宋初令词传统之神理。
若论其造语,则和婉莹秀,如“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置于晏欧集中,真可乱其楮叶。
东坡一生,如天马行空,似无所挂碍,然而,东坡亦是性情中人,此词有以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