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一首诗压倒全唐,李白杜甫也不能与其相提并论,此人为何人?

此诗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璀璨的花朵,其作者也很神秘,一生只留下两首诗歌,一首不为人知,另一首却可以孤篇压全唐,这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这首《春江花月夜》大家在中学的时候可能都背过,很多人可能当时都被它的长度折磨过,但是如今回想起来却发现很多句子已经深深烙印在了脑海中。当个人意识与宇宙世界融为一体,对于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刻时,你才会发现这首诗歌为何会冠绝唐诗,可以做到孤篇压全唐。

首先,关于诗歌的韵律美学,此诗名为《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每一个字都是一个极美的文学意象,而作者也在字里行间暗藏心思,充分进行点题。比如诗人便在诗中四次"春"字,十二次"江"字,两次"花"字,十五次"月"字,两次"夜"字来呼应题目。这五个字,交错着在诗中出现,景物流转之间,情也在随之变化。而在这五个字当中,又以"江""月"二字用得最为频繁,"江"是载有扁舟的江,"月"是带有情思的月,唯这两者,最关情。

其次,关于诗歌的意境美学,全诗三十六句都紧扣着题目的春、江、花、月、夜这五种背景来写。而这五种景物中,尤以一轮明月为主线,贯穿起全诗的时间与空间线索,将所有散落的真珠串联起来。开篇即写明月初生于海上,随后便是明月高悬于夜空之中,最后月落于水洒下清辉。而在这如水的月光下,一切精致仿佛被置换了空间,处于一种清冷、朦胧的月宫仙境一般。沙滩,枫树,花林,白沙,高楼,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中国水墨画,留白最是动人。

最后,关于诗歌的哲理美学,一首诗歌怎么写才算最成功?自然是把写景、抒情和说理三者完美融合在一起。而这首《春江花月夜》就是如此,在此之前,有写景之美者如谢灵运之淡雅山水,有抒情之善者如李商隐之哀婉动人,也有说理之玄者如王摩诘的禅机隐现。但是却没有一首诗能做到如这首诗歌一般,将山水之景,哲理之思,分离之情,都写了进去,而且三者之间圆融无碍,完美地做到了情、景、事、理的同一。

说起诗人张若虚,很多人也只是因为这首《春江花月夜》而记住了他,张若虚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让人羡慕的时代——开元盛世。与同时代的孟浩然一样,新旧唐书中都没有给他立专。但从贺知章的传记中“知章与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的这句记载也足以让我们对他的生活有所了解。 他与包融,贺知章,张旭,并称为"吴中四士"。

除了这首《春江花月夜》之外,他还有一首诗不为人知,是一首五言闺怨诗,名为《待答闺梦还》: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虽然《全唐诗》仅存张若虚的两首诗,但不可否认,张若虚在唐诗史上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实际上,将这首诗抬高到如此高的地位,是大家都公认且愿意为之发声的:

大诗人闻一多说得更是彻底: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切无需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