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改变命运,光宗耀祖,实现自己的一腔抱负,做官是唯一的途径。
然而,古代文人墨客,能千古留名的无一例外都是仕途不顺,人生坎坷的。
比如辛弃疾有着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将领之才,一生以抗金救国、收复山河为己任,却不被南宋朝廷重用,于是国家不幸,词家幸。
除了纳兰容若,历史上大部分留名后世的文人墨客,都是一生坎坷,仕途曲折,于是有的寄情山水,有的归隐田园,一支笔写下千古诗句,后世传名。
然而在这众多文人墨客中,尤其是唐代,要论遭遇悲惨,李商隐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吧。
只有李商隐,家境平平,不到十岁,父亲去世,作为长子的他就不得不担起撑持门户的责任,少年时候就开始一边读书学习一边做兼职养家糊口。
长大后又因为没有背景,没有靠山,心中孤傲,又不愿意做那些作奸犯科巴结贿赂的事情,于是考试不顺,考了许多次都没有考上。
好不容易考上了进士,又被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生活贫穷。
更不幸的是,他的一生中几乎错过了所有可以升官发财得到重用的机会。
所有的这些悲苦,李商隐全写进了他的一首五言绝句——《天涯》里,仅仅二十个字,字字伤情,字字悲痛。
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看看这首《天涯》,是如何唯美地写尽李商隐悲惨一生的?
这首诗很简单,意象塑造的意境也很唯美,很有画面感,不去细细解读,甚至都很难看出这里面的悲情来。
所以,我们在解读这首诗的时候一定注意诗中的意象。
解读这首诗的标题——“天涯”,解锁作者在标题中隐藏的情感表达。
诗歌的标题往往蕴藏着许多的信息,可能是时间、地点、事件、抒情对象、环境、也可能是整首诗歌的感情基调。
李商隐这首诗歌的标题比较短,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天涯”这两个字中解读出整首诗的一个情感基调,究竟是悲伤还是喜悦。
在大部分诗词中,“天涯”作为意象,都寓意着漂泊,以及漂泊带来的孤独凄凉情绪。
李商隐的这首诗,也不例外,题目“天涯”首先就给人一种远与漂泊的感觉,所以整首诗歌的感情基调绝不会是欢快的,而是哀伤的凄苦的。
至于到底是不是这样,我们就需要具体看整首诗歌,一句一句地去论证题目所蕴藏的感情基调了。
作者既然是借物抒情,那解读诗歌,就必须要从意象入手。
“春日在天涯”即春天在天涯,也就是说春天已经远了。所以这首诗是写暮春。
文人墨客多是伤春悲秋,暮春是春天的末尾,是百花凋零的时节,于是有“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扬州书记鬓苍苍,每向春归欲断肠。”
所以,暮春在古诗词中所表达的往往是诗人对春光易老,时光易逝的感叹与惋惜。
那么,这首诗,第一句已经论证了标题“天涯”两个字所蕴藏的悲情的感情基调了。
此外“春日在天涯”还有第二层意思,即诗人当时漂泊在外,这里的“天涯”二字,也是写诗人自己漂泊江湖的人生处境,正是“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的伤感。
这句诗中“日又斜”说明是落日十分,也就是日暮,一天即将结束的时候,又一次表达了时间匆匆,光阴易逝。日子一天天过去,自己一天天老去,人生壮志却还没能够实现的无奈。
另外,落日这个意象,在诗词中,是这样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也有李商隐自己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落日”作为意象,在古诗词中往往代表着悲凉与苍茫。
日暮途穷,落日苍凉,孤独寂寥,诗人的情感在第二句诗里得以加深。第一句是伤感,第二句就是悲凉了。
而后,一生困苦不得志,不幸仿佛也是一直在升级。
所以他在这首诗中的情感也在不断地升级。
“莺啼如有泪”,莺本来是一种可爱的鸟,叫声也非常婉转动听,“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然而动听的莺啼在作者听来却像是在哭泣。
漂泊天涯,又在这“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暮春时节,对着将落未落的夕阳,想到自己落魄天涯的人生处境,内心悲叹,于是才会听见鸟叫声如同哭泣一般。
前面诗人的情感从伤感到悲凉,这里其实是借莺啼如同哭泣来写自己悲痛落泪了。
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当时他一个人好朋友刚刚去世不久,所以这首诗歌的情感,除了表达对时光易逝的惋惜伤感,以及对坎坷漂泊的人生处境而感到悲凉凄苦外,还有失去朋友的悲痛之情。
这句诗中的“最高花”,有两层意思。
第一是暮春花落纷纷,只有开在最高处的花还残留着。
第二是指代当权者。“为湿最高花”——为了打湿开在最高处的花。
有人说李商隐的这首《天涯》,最经典最绝妙的就是最后这一句“为湿最高花”,妙在什么地方呢?
第一,“最高花”与第一句“春日在天涯”都是在说春日迟暮,有着前后照应的效果,妙在有头有尾。第二,这句诗歌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仕途不顺,希望得到当权者的赏识与重用。
李商隐的这首诗,一唱三叹,情感层层递进,从眼前景悲身世遭遇、痛生死别离、伤人生处境。短短四句,仅仅二十个字,字字句句之间,伤感与悲痛尽掩藏其中。
他一生的坎坷波折、贫穷困顿,江湖落魄,仕途上备受排挤的郁郁不得志,都在一个“泪”字。
同样也是“人间惆怅客”“断肠声里忆平生”而“泪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