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博士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哲人悟之,和任不摽。
我虽异迹,及尔齐踪。
我鉴其同,物睹其异。
幽畅者谁,在我赏音。
网友徐景荣问:请问钟老师,谢安的《与王胡之诗》应该怎样理解?
钟振振答:今天,我们来读谢安此诗的第二章。
这两句,是对上章“内润琼瑶”云云的进一步申说:“内润”要做到怎样呢?要勤勉不倦,进而通达于“仁”。
“拂羽伊何,高栖梧桐。”《诗·大雅·生民》曰:“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汉·郑玄《笺》曰:“凤皇之性,非梧桐不栖。”
这两句,则是对上章“拂羽雪(云)霄”云云的进一步申说:“拂羽”要做到怎样呢?要高高地栖息在梧桐树上。这就不满足于只做“潜鸿”,而是要兼做凤凰了。
“颉颃应木,婉转虵龙。”“颉颃”,《诗·邶风·柏舟》曰:“燕燕于飞,颉之颃之。”毛《传》曰:“飞而上曰颉,飞而下曰颃。”本是形容鸟飞之上下,这里移用于“虵龙”。“虵”,同“蛇”。
这两句的字面义是说,龙、蛇可以婉转屈伸,顺应树木的形势而上下高低。引申而言之,则是比喻贤人顺应时势,能屈能伸。
“我虽异迹,及尔齐踪。”“及尔”,与你。“尔”,称王胡之。
这两句是说,我和你虽然行迹各异,但志同道合,殊途同归。
按,谢安青壮年时期隐居不仕,直到四十岁以后才出来做官。这时,王胡之去世已十年有馀。也就是说,谢安写此诗时,还在隐居,而王胡之则已曾出仕,但最终还是称病辞去了高官。因此,谢安诗中才有“异迹”“齐踪”之说。
“思乐神崖,悟言机峰。”“神崖”“机峰”对举,意思是差不多的。《周易·系辞下》:“子曰:知几其神乎?”“几”“机”同。南朝宋·谢灵运《辨宗论》曰:“驰骋有端,思不出位。神崖曷由而登,机峰何从而超哉?”此论虽晚于谢安诗,而亦“神崖”“机峰”对举,可以互证。“神崖”而以“登”为言,“机峰”而以“超”(越)为言,可见都是以山为喻。“悟言”,对谈。“悟”,同“晤”。
这两句是说,彼此都耽乐于思辨,时常在一起玄谈。这正是对二人“齐踪”所做的一个具体说明。
《世说新语·赏誉》篇曰:“谢公(谢安)云:‘司州(王胡之)造胜遍决。’”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宋明帝(南朝宋·刘彧)《文章志》曰:“胡之性简,好达玄言也。”
按,晋人好哲学思辨,好清谈、玄谈,谢安、王胡之也不例外。即以谢安此诗而论,也部分带有“玄言诗”的色彩。但它多以形象的比喻来阐发哲理,故尔丰腴有味,不像晋代某些玄言诗那样直接说理,质木无文,枯寂之甚,味同嚼蜡。
欢迎楼友们继续在公众号专辑后面,留言您想请教钟教授的有关诗词方面所有问题。答案会在本刊陆续公布。
钟教授语,读者关注阅读就是支持,投桃报李,非以为报也,永以为好也!
在《小楼听雨诗刊》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百度】【今日头条】【华人号】【都市头条】【搜狐网】【凤凰新闻网】【UC浏览器】【天天快报】【腾讯新闻】【QQ浏览器】【QQ看点】【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自行关注并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