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 宋吴文英《梦窗词》新解】第三十一集

钟振振,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溯红渐、招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

幽兰旋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记当时、短楫桃根渡。青楼仿佛,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澹尘土。

杨铁夫先生《吴梦窗词笺释》卷三曰:“此为忆去姬及故伎之词。”

按:杨先生称吴文英此词所忆者为“去姬”及“故伎”,则至少为两人。这种解读,似乎不合情理。仔细玩味全篇,情深一往,刻骨铭心,实在找不出有忆两人或更多人的证据。故仍以所忆为一人,似较近是。

杨铁夫先生《吴梦窗词笺释》卷三曰:“说‘春暮’,即去之因。‘燕’,指姬。”

按:这两句,只是借清明后燕子来晚以伤春暮罢了。写的是再普通、常见不过的节令景物,硬要说“燕”指词人之“去姬”,实在牵强。

按:“草”与“天涯”,是宋词中的标配:

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曰:“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辛弃疾《摸鱼儿·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韩淲《祝英台近·燕莺语》曰:“断肠芳草天涯,行云荏苒,和好梦、有谁分付。”

又曰:“‘鸾’,指镜言,古镜背往往作鸾形。镜既破,山雏(疑当作‘山鸡’)对之‘慵舞’矣。彼则‘迷归’,此则‘慵舞’,亦串说。”

刘永济先生《微睇室说词》曰:“‘亸凤’,指妇人之髻鬟下垂者。古妇人有凤髻,即以代妇人用。‘鸾’,指镜,事见《艺文类聚》引范泰《鸾鸟诗》自序。盖鸾孤则不舞不鸣,对镜见影则悲鸣而舞。故古人以鸾为镜饰。‘破鸾’,离鸾、孤鸾也,此以自比。曰‘迷归’,去而不返、死而不复生也。曰‘慵舞’,失侣之人,无复兴趣也。柳永词有‘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与此意同。”

按:杨先生《笺释》,刘先生《说词》,于此四句,皆忽略了领起的“暗点检”三字,故其解说总隔了一层。

“暗点检”,是说暗自检看物事。词人所检看的究竟是些什么呢?

这三样都是词人与其情侣之间,和爱情相关的纪念品。古代风俗,情侣分别,女子有将自己日常所用的巾帕赠与男子作为纪念的,又有男女双方将钗拆成两股各持一股,将镜分成两半各持一半的。

“凤”为钗,“鸾”为镜,这只是它们的字面义,为第一层。而“迷归”“慵舞”,则是从“凤”和“鸾”想像出来的,物外成象,别有比喻。这是它们的引申义,为第二层。

他人填词,往往写到第一层就停止了。而吴文英则能更进一步,深入到第二层,这是其填词技法的高妙之处。诸如此类,若草草读过,岂不辜负词人的意匠经营?

张震《西江月·用荼蘼酿酒饮尽因成此谩呈继韩》曰:“鸳帐巧藏翠幔,燕钗斜亸纤枝。”

陈三聘《浣溪沙·元夕后三日王文明席上》曰:“扇影不摇珠的皪,钗梁斜亸玉玲珑。”

部分图片转自网络,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版权人有异议,请联系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