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的一首千古佳作,只是结尾两句,便令苏轼击节赞叹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北宋著名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宋哲宗时“新党”执政,由于新旧党争,秦观以旧党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罪名,贬徙郴州。秦观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初抵郴州,寓居郴州旅舍,心中感慨万千,写下了《踏莎行・郴州旅舍》,抒发了对贬谪的不满及怨恨,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桃源望断无寻处:拼命寻找也看不见理想的桃花源。桃源: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指生活安乐、合乎理想的地方。无寻处:找不到。

可堪:怎堪,哪堪,受不住。

杜鹃:鸟名,相传其鸣叫声像人言“不如归去”,容易勾起人的思乡之情。

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这里作者是将自己比作范晔,表示收到了来自远方的问候。

鱼传尺素:东汉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另外,古时舟车劳顿,信件很容易损坏,古人便将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将信匣刻成鱼形,美观而又方便携带。“鱼传尺素”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这里也表示接到朋友问候的意思。

郴江: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载:郴水在“州东一里,一名郴江,源发黄岑山,北流经此……下流会来水及自豹水入湘江。”幸自:本自,本来是。

为谁流下潇湘去:为什么要流到潇湘去呢?意思是连郴江都耐不住寂寞何况人呢?为谁:为什么。潇湘,潇水和湘水,是湖南境内的两条河流,合流后称湘江,又称潇湘。

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

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

层层浓雾遮住了楼台,朦胧月色认不清渡口,天涯望断也难寻桃源在何处?谁能忍受寂寞客舍的料峭春寒,杜鹃声声一天又到黄昏晚暮。

驿站转寄来的梅花,还有远方捎来的家书,在我心中堆砌成无穷愁苦。郴江本就围绕着郴山,如今是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市)人。北宋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

这首词为词人于绍圣四年(1097)被贬谪郴州途中抒写羁旅愁情之作。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楼台在漫天迷雾中消隐,渡口在朦胧月色中迷茫难辨。开头三句写雾气弥漫,月色朦胧,让人看不清楼台,望不到津渡,更找不到当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句正面实写词人羁旅客馆的生活:怎能忍受孤寂的旅馆,紧紧封闭于春寒之中,在杜鹃阵阵悲鸣中,惨淡夕阳正徐徐落下。词的上片主要以写景为主,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雾失的“楼台”、月迷的“津渡”、无寻处的“桃源”等虚景和封闭的“孤馆”、悲鸣的“杜鹃”、惨淡的“斜阳”等实景有机结合起来,表现了词人屡遭贬谪的怅惘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王国维曾评价“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一种“有我之境”。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写远方亲朋寄来的礼物与书信,本来极可宝贵,却又给自己带来无限的离恨。前两句以两则友人间投寄书信的典故,极思乡怀旧之情。后句“砌”字用得精妙,它化抽象为具体,把无形之“愁”化为具体可感之“砖石”,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离恨之多之浓之不可化解。“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两句似是词人在对郴江说:郴江啊,你本来是围绕着郴山而流的,为什么却要老远地向潇湘而去呢?尾两句采用拟人的手法,“幸自”和“为谁”两个字,显得山水有情,同情着词人的凄苦命运;同时也采用了象征写法,本应环绕郴山,而却离乡背井、“流下潇湘去”的郴江之水,象征了作者本想为国效力,如今却离乡远谪的深长怨恨。苏轼认为末二句“郴江”之问最为精彩,亲自把它写在扇面上,并叹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续!”。

1.“砌成此恨无重数”一句,“砌”字使用精妙,请你谈谈“砌”字的表达效果。(5分)

2.王国维评价“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一种“有我之境”,请结合诗句简要阐述。(6分)

3. 此词末两句曾令苏轼击节赞叹,竟书于扇面。这两句究竟好在何处?请简要分析。

1.(1)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一束束梅花,一封封书信,仿佛成了一块块砖石,层层垒起,以至于达到“无重数“的极限。(2)一个“砌”字把不可言传的抽象的微妙的感情,变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给人一种直觉的感受,如砖石砌墙。(3)同时也可以使人想象词人心中的积恨也如砖石垒成的城墙那般沉重坚实而无法消解。

2.(1)词人居住在寂寞的孤馆,料峭春寒不时袭来,杜鹃啼血之声凄厉无比,恰逢日暮时分,夕阳西下,郴州客馆其境不胜其悲。(3分)

(2)可堪,即不堪。词人羁旅之身,感受此境,抒发了客居的寂寞孤单,游子的归思,遭逢贬谪的凄苦心情。(3分)

3.采用了拟人手法,由于分别加入了“幸自”和“为谁”两个字,使山水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

采用了象征手法,本应环绕郴山,而却离乡背井、“流下潇湘去”的郴江之水,象征了作者本想为国效力,如今却离乡远谪的深长怨恨。如答“比喻”、“反问”(或“反诘”“诘问”)也可。(5分;各2分,其中“手法”1分,“简析”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