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最乐观的诗人——苏东坡

说到苏东坡(本名苏轼,号东坡居士),他不仅是一个乐观豁达之人,他可说道之处非常之多:他不仅是宋朝最有名的诗人和词人,他还是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

他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书(法)是“宋四大家”之首;他当过多地知州,也任过翰林学士、礼部尚书;他“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他当过座上宾,也做过阶下囚。他一生三次被贬,“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是他一生写照。他对佛学有很深的研究,练瑜伽几近痴迷;他练习道家的辟谷和气功,曾一次闭关49天!他也尝试过炼丹,他是水利专家,当年治理徐州大水淹城时,展现了他的治水天才;他还懂医学,开设了我国第一家公立医院......。

有人做过调查,如果我们一生只能看一本人物传记,排在第一的一定是苏东坡传记;如果我们一生只能学一位诗人的诗词,排在第一的也会是苏东坡的诗词。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出千年英雄(1001年-2000年),全球共有12位,苏东坡当选(唯一入选的中国人)。说苏东坡是一位全才,一点也不为过。有人说苏轼在中国的历史上,就是个神奇的存在。

我们本期的主题,只聊苏东坡的乐观与豁达。

苏东坡被认为是 “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作为历史上的大文学家,苏轼名垂千古,众多诗作家喻户晓。然而在仕途上,他却屡遭挫折,三次被贬(45岁被贬黄州,59岁被贬惠州,63岁被贬儋州),即使被贬之地十分蛮荒,他也能写下“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

面对困顿、坎坷、疾病乃至死亡,苏东坡都能乐观对待。功名利禄没有了,但他心中有明月,就算是吃喝的都快没了,他仍然呼朋唤友天天过节,这是何等乐观的心态!他在穷困潦倒之际仍能写下“凉天佳月即中秋”。

苏轼爱喝酒,虽然酒量不行。他自嘲“论酒量无有在我之下者,论好酒无有在我之上者”。喝酒后泼墨挥毫,“东坡老人翰林公,醉时吐出胸中墨”。在《前赤壁赋》里面写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豪放。

词中描写夜深、人静、偏僻的寺院,孤独的鸿影,令作者感受到寂寞、孤独,但苏轼仍孤高自许,蔑视流俗。

词中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表达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被贬黄州,不仅没有让苏轼消沉,反而完成了他人生的蜕变。他的不少有分量的诗词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如前后《赤壁赋》、《赤壁怀古》等。“东坡”的称呼,也是因黄州居所外的菜地位于东面的土坡上而得名。

苏轼第二次被贬到惠州,惠州地属岭南,那里地偏僻、多瘴气,生活习惯也和中原不同,一般人要是被贬到此地,多半要被击垮,然而苏轼没有,他仍然乐观视之,从他的《惠州一绝》诗中便可看出。

在惠州,他的侍妾朝云死了(前两任妻子王弗、王闰之早已过世),对苏轼打击很大,苏轼仍通过写诗排遣胸中的郁闷:

最后两句本是写苏轼夜晚睡觉睡得好,连寺中的僧人都不忍心打扰他,连打更声都是轻轻的。此诗传到京城,时任宰相的章惇看到,说,苏子瞻竟然活得如此快活啊,那就再贬远一点,于是苏轼被贬到儋州。

儋州给苏轼的印象是:“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而他没有被眼前的景象和现实所击倒,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苏轼自己种田,托人从中原地区带来谷种,还把曾在黄州发明的插秧机进行改良,成为海南岛的第一台插秧机。 当地人长期饮用河水而经常生病,苏轼带领大家挖了当地的第一口水井。生病了苏轼又当起了医生,并开办了海南的第一家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