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出现过许多大名鼎鼎的诗人,他们的诗要么被选入教材,要么被选入各种诗选集,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佳作。但是,在浩渺如烟的诗海里,还有许多并不为大家熟知的诗人,他们的诗歌,虽比不上那些大作,却也用自己的方式发着光。
王梵志,一个大家并不知道的名字,如同他的诗一样,并不为大众知晓。但他的诗,却在唐宋时期发过光。王梵志早年殷富,后家道中落。
晚年时期,更因为子女不孝,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乞讨生活。这迫使他在50多岁半路出家当了和尚,一直活到了80多岁。在这期间,他进入了诗歌创作的高峰期,所写的诗虽语言粗鄙,却在嬉笑怒骂间将世间真理、人间百态描摹出来。后来的寒山、拾得等直接继承了其衣钵,而王维、白居易等也深受其影响。
王梵志的诗语言粗鄙易懂,在戏谑的语调了,无情地揭露着这个世界的丑态。
梵志翻着袜,人皆道是错。
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
这是王梵志最有名的一首诗。袜子有正反两面,露在外面的光滑鲜亮,藏在里面的粗糙难看。把袜子穿反这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事情,可是王梵志却从中悟出了佛理。在大家看来,把袜子穿反了,这是错的。王梵志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穿反了袜子,刺的是别人眼,是别人看起来不舒服,可是对自己的脚来说,却是舒服的。
在世上,我们常常以他人的对错为对错,却往往忽视了自己内心的感受。
后来黄庭坚评价这首诗说:一切众生颠倒,类皆如此。乃知梵志是大修行人也。
这是两首有关生命的诗。
第一首说人死之后,就像“土馒头”一样,被埋在了城外;既然坟墓诗馒头,那人自然就是躺在其中的“肉馅”了。这样的馒头,每个人都要吃一个,不要嫌弃他没有滋味。
每个人都要死的,不管生前如何尊贵繁华,到死了都是一抔黄土。面对生死,我们应该以平常心对待,这是自然的规律。
第二首说这个世上没有长生不老的人,我们都是凡人,必有一死。可是有些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心里常有寻求长生不老的幻想。这样做,让鬼看到了都觉得好笑,因为他们都是“过来人”。
“打铁作门限”,来自智永的一个故事。智永是王羲之的后代,字写得很好,每天求字的人特别多,把门槛都踏破了,智永不得不在门槛上裹上铁皮。
这两首诗,后来范成大把它改成了一副对联: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吾富有钱时,妇儿看我好。
人有七贫时,七富还相报。
诗的前六句,写自己有钱后妻子对他的态度的变化。有前后,自己想做什么,妻子都是又勤快又态度好,真的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这种变化,全在一个“钱”上。
中间四句,说自己把钱带回家的时候,大家都对他态度极佳,个个和颜悦色,围在自己身边打转。
最后四句,说因为我暂时的贫穷潦倒,就对我没有好脸色,可是一个人贫穷与富裕会起起伏伏经历许多,一个人要是只图财而不顾人性,报应早晚回来。
王梵志的诗,如同大白话一般,却让人在其中深深地感受着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