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理生于公元1915年。 其父是奠定“日本民艺”理论与审美基础的知名民艺家柳宗悦,自小深受日本传统民间工艺器物之美所薰陶;也曾担任在西方现代主义领域中拥有引领地位的设计师夏洛特.佩利安(Charlotte Perriand ,其作品包括与勒柯布西埃联手设计的多个已成现代主义最经典象征的 沙发 、躺椅 、单椅)的助手。
柳宗理一直坚持着他的设计哲学,排除设计师的一切自我主张,最大限度地追求在生活场景中使用时 的功能性和舒适度,才是最高境界的设计。他的作品没有希奇古怪,非常朴实无华,但在不断接触 中,你会越来越惊叹于他对细节的考究,对使用者的呵护。
柳宗理毕业于东京国立艺术大学,1954年任金泽工艺美术大学教授。1977年起任东京日本民艺馆总监。柳宗理虽受到包豪斯和柯布西埃的影响,但他在主持日本民艺馆时他的主要兴趣仍在日本乡土文化上。在他看来,民间工艺可以让人们从中汲取美的源泉,促使人们反思现代化的真正意义。他坚持自己对现代设计的独特见解和创作个性。
1950年,柳宗理成立了Yanagi设计机构,数十年来,所设计的家具、家用工具器皿不断获得包括日本工业设计竞赛首奖、意大利米兰金奖、以及日本工业设计界最高荣誉good design赏等无数国际奖项;并自1977年以来持续担任日本民间工艺博物馆总监。
柳宗理的作品最令人倾心之处在于东方与西方、 日本传统民艺与西方现代主义思维间的完美交融。
日本民艺和西方现代主义,乍看萌芽地点相距似有千山万水之遥, 然其一致专注追求的是,外在形体与内在精神的统一。
兴起于二十世纪初叶、继而主导全球设计思潮至今的现代主义,强调的是,去除华丽无用的冗赘装饰,大到建筑小到生活器皿,造型的决定,应回归到机能、材质的最原点来思考。
所谓“民艺”,则指的是不出于任何知名艺匠之手,只为一般日常实用用途而制造的器物用具;而民艺之美, 正在于这几乎没有刻意的造作与修饰,一派朴实无华,故而能够真正紧密贴近人的需求与真实生活的最本质面目,遂分外长长久久、直入人心。
而这二者,一者出于有心的积极的简化、 简约 ,终至寻获解答;一者则是自然的无心的,从生活里逐渐归纳演化而出的结果;虽然最终成就的形貌气味或有不同,却是殊途同归, 自有相呼相应处。
而柳宗理,便是在这中间,寻着了绝佳的共鸣与平衡点。
其作品简单却不刻板单调;内里, 总还隐约多着一点弯曲、一点转折、一点细节,从而隐隐然散发着、流露着无穷迷人的韵味。
但这弯曲、这转折、这细节,也绝非信手拈来凭空生成;每一线条每一方寸,都确然是扎根于实用,完完全全由来自机能功能考量而生!尤其柳宗理个人极坚持以“手”进行设计。 特别是家用器皿器具的部分,不画设计图,直接手工开始制作实物大小的石膏模型; 花费长达一年到两年时间以上,真正从“用”出发,用手拿捏、抚握、思考、修正;“是手要使用的东西,所以当然要用手来设计!”“用手去感受,手上便会有答案。 ”柳宗理说。
“即使商品化之后,柳宗理的作品仍旧不是工业制品,而是艺术品。 ”经历过漫长而艰辛、一点不容许任何妥协迁就的设计制造过程后, 柳宗理旗下的一位工作同仁如是感慨着……
也因此,柳宗理的器物之美,不仅只是形式与视觉上的表象之美,而是让你在接触了了解了之后,深深知道, 这器皿这物件,会怎么样不着痕迹地加入融入你的居家生活之中,日日相见相会相伴,用岁月用时间,一点一点摩挲出,悠长绵长的情味。
设计理念
(1)“美是有用的”,好的设计一定要符合日本的美学和伦理学,表现出日本的特色。 (2)“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的使命是创造出比过去更为优越的产品,模仿不是真正的设计。
(3)“传统本身即来自创造”,好的设计如果脱离传统是不可想象的。
(4)“真正的设计要面对现实,迎接时尚、潮流的挑战。”他批评当代设计中存在的唯物质条件论和屈服于时尚趣味等不良倾向。他自己的产品设计能融汇西方现代主义法则和日本民族情感于一体。
代表作品 :蝴蝶凳 时间:1954年
蝴蝶凳的诞生以战后日本的经济重建为背景,它的特点就在于其构造的独具匠心:开头完全相同的两个部分通过一个轴心对称地连接在一起,连接处在座位下用螺丝和铜棒固定。是功能主义与传统手工艺的结合。
这种造型很像是蝴蝶的一对翅膀,因而就取名叫蝴蝶。1957年蝴蝶凳在米兰设计大赛获得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