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具 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匠人为中国家具文化留下了无价的技术、工具,“木工之祖”鲁班就留下很多发明,至今很多发明仍旧在应用,如锯子等。
古代木匠工具.
康熙年间,设立了皇家造办处,将广东、江苏一带的优秀匠人选拨到宫中造办处,专门为皇家制作御用家具,使得匠人们专心的钻研家具,有力的推动了清代家具的发展。雕刻精美的家具无不出自匠人的奇思妙想和精湛工艺。
在造办处有两种 家具风格 ,广作和苏作,这两种风格各有特点,苏作家具惜木如金,讲究家具的线条美,追求工艺的精细;广作家具用料厚重,形体宽大,看起来非常威严大气,这两种风格都得到了皇族的喜爱,因此清代宫廷家具呈现出威严富丽,雕刻繁复,雍容华贵之风,而广式家具的厚重威武更得皇帝的青睐。所以清宫家具大部分都比较厚重。
清宫普通木匠月俸相当于知县
清宫的匠人们待遇非常高,不仅面子上非常风光,而且待遇颇丰,许多木匠争先恐后的想要加入造办处,但是造办处是专门为皇家制作家具,对于匠人的工艺水平要求很高。
造办处的每一位匠人都经过了严格的筛选,一经选用,便给予丰厚的待遇。赴京前各地方政府先发给这些木匠们一笔安置费,在乾隆中期为60-100两白银。进京后,皇家还发一笔安家费,乾隆中期为60两白银,并代找住处,大多在距紫禁城较近的皇城根一带,不住官房的可住民房,也可以带家眷。
而且在宫廷制作家具也有丰厚的工银,乾隆年间,宫中的木匠月银分三等,分别为六两、八两、十两。如果活计完成得好,还可获得赏银或者赏物,这已经是惯例。赐赏的程序是先由造办处主管拟赏,根据完成活计的数量与质量好坏,初步拟定赏物或者赏银的多少,然后再让皇上去审批。而皇上给的赏赐大多都高于主管的拟赏,以示皇恩。如按同期官府部俸禄标准,一个普通木匠的赏银已高于一个知县的俸饷,可见皇宫木匠待遇之高。
清宫木匠安心钻研家具
清宫造办处不仅为工匠提供了丰厚的收入,使其无后顾之忧,而且还提供了很好的工作条件,比如各种木工工具,各种原料,以及优质的木材等,使工匠们能够全心的施展自己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