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家具史之大变革的清代家具

每一个朝代的更迭,都会给整个社会输入新的风尚, 家具 风格的演变也是一样。每个朝代的家具都具有其本朝代的个性,同时也具有历代家具的共性,而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和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无论从穿衣风格上还是建筑装修风格上或是家具风格上都呈现出“大变革”的景象。

一、从沿袭前朝到独树一帜

清代紫檀木桌子

清代家具 在清初康熙初仍继承明代家具的风格,更多选用的是紫檀木、花梨木和鸡翅木作为家具材料,随着后期政权的巩固与稳定(康熙末至嘉庆),清代家具逐渐呈现出独有的风格,进而完成了家具风格的一次大变革。这一阶段清代家具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样式多样 变化无穷

清代太师椅

工匠师们用尽心思将同一品类的家具设计成各种的样式。形式上有藤制、竹制、石制以及仿藤、仿竹、仿青铜等;装饰上有描绘、雕刻、镶嵌等,不同的装饰手法上又有多种的形式,如镶嵌就有百宝嵌、牙嵌、骨嵌、琥珀嵌等多种丰富的形式;形态上更是千奇百怪、变化无穷。

2、用材考究 做工精细

清代雕工考究的凳子

清代雕刻精细的椅子

这一时期的家具在用材上主要选用老红木,配色上讲究清一色,不同材质的木料也不可混合使用,同时为了保证家具整体条纹色泽的一致以及起到巩固家具的作用,工匠师往往会采用一木连做的方式来代替小木拼接。

3、装饰繁多 追求华丽

这一时期的家具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装饰过于繁多,过度追求“极奢极华”,不免给人一种过犹不及的感受。

二、从独树一帜到不中不西

清代中期的家具发展是整个清代家具最为鼎盛时期,虽然存有过度装饰的弊端,但整体上却呈现出独具风尚的味道。然而,随着清代末期西洋文化的不断渗透,清代家具现出了“不中不西”的大变革,完成了家具风格的一次大变革,其中在受西方影响较为严重的广州体现得更为明显。

清末广式家具

一方面西洋物的稀罕性让当时的人们争相追求,这种心态就算是现代社会还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当时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也更能接受千奇百怪的东西,因而所用的家具即便略显“不中不西”也当做是新奇的玩意。

此外,民族文化的自卑感也影响传统的工匠师们对传统家具的再创作,他们在家具艺术的创作上不再以“精工”为豪,更多的是以“奇”来博眼球,不仅做工粗糙,在用材上也不求高贵。

如果当时的工匠师们可以发扬传统家具的优势,适当的结合西方元素,再进行家具的创作,也许晚清家具就会出现完美的“中西合璧”而不是尴尬的“不中不西”风格。

结束语: 家具风格的变迁是文化转变的体现,中国家具要想创造自己的价值,民族灵魂的独立与民族富强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