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涉科研者,如本科生和硕士新生,读文献是第一关。这一关有多难?这固然因人而异。老文所在学院三年前推行了“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每次招新时,本科生报名踊跃,加入老师科研团队的不少,但做着做着,许多学生主动退出了,真是来也汹汹、去也匆匆。学生们的退出理由大多是:老师给的文献看不懂,入门太难了。足见,对科研新兵来说,文献算得上是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学生们要想把研究工作迅速往前推进,老师们想要吸引更多新生力量加入研究队伍,都必须首先破解如何渡过文献关这个难题。
最近读几位参加过“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并发表SCI论文的本科生写的体会,感觉他们读文献的经历和渡过文献关的经验值得流传。摘几点于此。
2012级本科生CW说:“可能每一个菜鸟在刚开始读英文论文的时候都会觉得极其艰难,极其晦涩难懂,但我的深刻体会是,这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也是考验自己耐心和毅力的时候。记得当时老师让我精读12篇英文论文,那时我一放学就去读论文。第1篇我当时反复读了多遍依然是迷迷糊糊的,然而等到读第5篇时我的阅读速度已经大幅提升,最后等到读完全部12篇论文时,我已经思路很清晰了,每一篇论文都能较容易地找出研究方向、创新点、关键参数、结论等。然后我又把不同论文进行对比、总结,找出尚有提升空间的研究方向。这一段艰难的经历让我收获很大,我想这段经历也能让我更快更好地适应未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2013级本科生HL说:“进入这个领域第一篇文献是英文的,我们几个人读得异常吃力,不仅仅是因为英语阅读上的困难,还有专业问题的困难,常常是我们三个人一下午就只能验证文献里的几个公式,一篇二十来页的论文我们从年前读到了过年之后,最后看到summary字眼的时候我们都欢呼起来了,仅仅如此也只是把这篇文章读了一遍。”HL的合作者、2013级本科生LD说:“2016年春节我们没回去,看论文。家里人说过年都不回家干什么呢,也有点不理解吧。整个春节,HL和我都待在学校。有时候抬头看看窗外的万家灯火,想着远方属于自己的那一盏,然后又赶紧低头推论文里的公式。麓山南路上的小饭馆一家接一家关了,校园里渐渐听不见拖着行李箱离开的声音了,HL和我在大年三十那天去湘江边看了一场烟花,然后回寝室吃泡面,继续推公式。当面临的不是现成的知识,而是完全未知的新领域时,能做的只有努力往前逼近。”
2014级本科生CL说:“开始接触科研时遇到了很多困难,最大的困难应该是本科生的积累不够导致文献看不懂,很多知识点没有见到过,没有听说过,一篇文献能看懂的东西很少,只能一点一点的攻破,看文章找资料,问老师问师兄师姐,但你只要坚持下来就会越来越轻松了。”
研究生读文献是否比本科生轻松?照说应轻松,因为他们比本科生积累了更多知识,但实践证明并非如此。道理正如2014级本科女生LM所说,“科研并没有想象中的难,不要认为要当自己的知识积累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才可以创新才可以从事科研,从事科研并不需要有成套的知识系统,大多数研究者都是遇到不懂的临时去学。”
几位本科生读文献的体会,与老文多年来为激励研究生勇渡文献关摸索出来的一个“方子”不谋而合:读文献如治慢性病,你不能指望吃一两天药或打一两天针就能治好病,你得耐着性子一个一个疗程的服药,几个疗程之后才会有效果;初学者读文献,不能今天跟昨天比,甚至不能这个星期跟上个星期比,那样你不仅感觉不到进步,还会挫伤自己的信心;但你坚持读一个月之后再跟今天比,你定会感觉进步不少,如果硬着头皮坚持读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文献,保证你绝对今非昔比。
毫不夸张地说,这个“方子”屡试不爽。几天前,一位研一女生向老文倾诉文献根本读不动、看不懂,心里好焦急的,一直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做科研的料。老文问女生看了多长时间文献,她说看了一星期。老文先表扬女生心里焦急是好事,说明重视学业,想把科研做好,尤其想把科研做得又快又好——老文的体会是,人在某件事上急说明还有救,如果一点都不急,心态特别好,那么这个人基本上没救了,神仙都会拿他或她没办法;然后一如既往开出那个老“方子”。女生听后,与以前的所有“求医问药”者一样,脑洞大开般“原来这样的呀!”,开开心心、信心满满地去了。
几位本科生渡过文献关的体会和无数研究生反复检验过的老文“方子”都说明,对初涉科研者来说,读文献是很难,但这种难并非不可渡过,渡过的锦囊妙计或“灵丹妙药”就是坚持读下去、硬着头皮读下去,最终效果正如本科生CL所说,“入门的过程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但是挺过去,就是一片新的天地。” 从科研新兵面对文献关潮水般激流勇退看,大凡从事有点意义、有些挑战性的工作(如科学研究),取得领先地位其实也不难:你只要多坚持一会儿,就可甩开一大堆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1107106.html
关注我们
微信号:sciencenet-cas (←长按复制)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