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级论文遭多国科学家质疑,他这样回应…丨热议

今年5月,一位非著名科学家突然爆红。


这位爆红的科学家名叫韩春雨,他因为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的一篇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论文而被公众关注。


据报道,韩春雨团队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适合在人类细胞中基因组编辑。不同于已有最时兴的技术(CRISPR-Cas9),后者通过RNA寻找替换序列,而新技术通过DNA作为介导寻找替换目标。


CRISPR-Cas9是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近些年来一直是诺贝尔奖的热门,而韩春雨的研究成果被认为是第四代基因编辑技术。


韩春雨之所以爆红,研究成果只是一方面,他的身上有着太多与我们常识相悖的标签:非著名大学,河北科技大学;非高位:一位普通的副教授;寂寂无闻:10多年未发表一篇论文。他这种潜心做学问的态度,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反响。


但如今,他却遇到了麻烦。


实验结果无法重复遭质疑


由于实验结果无法重复,韩春雨发表在世界顶级期刊的实验结果遭受质疑。此前曾称已重复实验成功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医学、生物和环境学院教授盖坦·巴尔焦发表博客称,经过多次尝试,仍未重复出韩春雨的结果。



博客中,巴尔焦说,他仍未发现任何证据证明NgAgo能进行基因组编辑。他甚至得到相矛盾的结果。韩春雨的文章称NgAgo在37℃以上的实验条件下起作用,但巴尔焦的实验结果却为50℃。


与此同时,国际转基因技术协会(ISTT)在其Twitter上推送数位科学家的实名评论,其均无法重复实验结果。


前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现就职于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下属研究机构Janelia Farm的科学家David Stern说,无法利用NgAgo在果蝇中进行编辑。


另一位西班牙科学家LluisMontoliu则称,他们曾在韩春雨之前利用相关内切酶进行两年的实验,并无法实现基因组编辑。


随后,多国科学家公开建议《自然-生物技术》介入,要求韩春雨公开原始数据。


国际转基因技术协会原主席路易斯·蒙特柳曾对媒体回应,从6月末至7月初,多个实验室分别利用人类、老鼠或是斑马鱼的细胞重复实验,但均以失败告终。他甚至呼吁,在韩春雨提供更详细的实验说明前,国际研究者应停止使用NgAgo。


对此,巴尔焦也曾表示,其已呼吁韩春雨能够公开具体的原始数据和实验条件,从而证明自己的文章是没有问题的。


韩春雨回应质疑:对重复实验充满信心


,韩春雨似乎并不太关心外界对自己以及自己科研成果的质疑,在他看来,在科学界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我不打算去回应了,让他们去说吧,那些都不会影响我什么。我做我的实验,我又不活在网络里。”韩春雨的态度也很明确——用事实说话,光打嘴仗没用。



韩春雨对实验的可重复性充满信心,但他同时也表示,目前来说,实验的操作确实不那么容易,未来让实验实现起来更容易也是他努力的方向之一。


事实上,外界对NgAgo的质疑声一直都存在。今年6月底,韩春雨本人曾在百度贴吧上做出一些回应。他在对网友的回复中表示,新系统刚出来都会“不好使”,他也认同目前NgAgo系统不够稳定,等2.0版本出来会找专门机构免费发放。


韩春雨强调科学的事情要由科学来解决,他会静待重复性实验的学术论文发表,在此之前他无意跟任何人论战。


《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将按照既定流程来调查此事


刊登该论文的英国《自然》杂志子刊《自然·生物技术》发言人2日回应,“《自然·生物技术》对于人们提出的任何关于论文的疑虑都会认真对待,并加以慎重考虑。已有若干研究者联系本刊,表示无法重复这项研究。本刊将按照既定流程来调查此事。”


《自然·生物技术》发言人说:“作为在‘自然科研’旗下期刊发表论文的条件之一,作者须将材料、数据、代码和相关的实验流程及时向读者提供,不可加以不当限制。”


业界称需时间检验


北京大学生物学家饶毅说:“韩春雨的工作,与其他初次发表的工作一样,需要其他实验室能够重复,需要时间检验,需要多方面比较,需要知道能够有多少发展,才知道是否过硬,有多大意义。”

  

饶毅强调,实验科学的最后结论不取决于雄辩,而在于事实。他举了自己曾遭遇的一次争议为例子:1999年,饶毅发表论文阐述Slit蛋白质的功能;2001年,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发表论文,否定饶毅的结论;饶毅于是做了更多实验,在2003年发表新论文,证明了自己的结论正确。在这次事件中,最终起决定因素的是进一步的实验。

  

与此次争议无关的美国乔治城大学神经科学系教授吴建永表示,可以理解“媒体需要热点,大众需要追星”这类行为,但科研事件往往要在多年后才能做出最终结论,因为许多科研成果的影响因素复杂,需要时间才能辨别真伪。而现在处于未决阶段,一些媒体的报道容易引起有各种倾向性的猜测。


吴建永说:“未知因素影响实验结果,造成实验不能重复,是科研中的普遍现象,应该学会以平常心看待新闻中处于萌芽状态的新发现。”



理财知识

ID:xt2278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为什么工资涨不过房价?为什么娶个老婆要50万?如何实现工资5000元,年收入却可达10万以上?理财知识,为你解密。除却股票、黄金、基金以外,是否有更多的理财渠道?关注理财知识,让你成为朋友眼中的理财达人。


新京报、科技日报每日经济新闻钱江晚报

转载请标明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责任编辑:闫欢

支持我们请点赞或使用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