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到采访任务之后,我对他的认识从一无所知变成衷心的追随。本科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两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三项,已授权一项,已达到国内几乎所有高校研究生毕业的要求。他就是李朋,一个早上7点开始阅读相关领域最新进展,一个用平凡的努力创造着他人眼中所谓的奇迹,一个将科研融进生活的学长。
大一的学习成绩还算不错,刘部长就问有没有兴趣加入一个科研项目。一堆天书般的专业英文文献资料,加上对陌生事物的排斥天性,想退出的念头也一度涌现。对科学的热爱,对自然的探索促使他坚持下来,他也相信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大二的时候,去哈尔滨参加国际会议回来后,偶然合成的一种晶体,让他对这个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实验室,图书馆,教室三点一线,埋头在各类文献,自学着各类所需知识,在他看来,自己真正想要的,只不过是静下心来做科研。
“做科研怎么可能不枯燥,不孤独?自选择了它注定会失去很多,我这几年寒暑假几乎都在实验室度过,但当你想到这些东西别人不曾做过,而是自己一点一点创造出来,得到国内外认同时,就会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他说。当被问道当初投稿国际期刊数次被拒心里感受怎样时。学长笑着回答道“写一篇文章就像塑造一个人,这个人会有灵魂有属性,或有内涵或肤浅,或几乎完美或有众多缺陷,一旦你把它完成就几乎已经定型。投稿的过程就好比这个人去追求各式各样中意的姑娘,那时的心情是幻想和顾虑互相掺杂。好一点的杂志美丽但是高冷,很容易被拒绝。而且没有过多的理由。虽说找到适合自己的很重要,但也不能因为存在拒绝的风险就不去追求,幻想与希望还是要有的,万一成功了呢?而且在我看来,只要用心去塑造,结果一般都不会太坏。
在生活中,和其他男生一样也爱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同样也爱旅游——有意义旅行。何言有意义的旅行,寻一处静谧,赏两水三山,思四五奥秘,识七八趣友,从此及彼的交谈,了解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也爱看书,也爱玩微信。偏爱读一些科普文章,科研杂志,但是坚持一定要读好文章。虽然更偏重科研但也不局限于此。因为现在不是你擅长某一个领域就可以成功的时代,而是学科相互交融的时代,需要发展培养多方面的思维。
回复【查课表】三字即可查看班级课表;
回复【四六级】三字即可查询最新四六级成绩;
回复【成绩】二字即可查询本科成绩;
回复【投诉】二字将任何意见或建议留给我们;
回复【校车】二字即可查看最全校车时刻表;
回复【校历】二字查看2015-2016学年(2)校历;
回复【街景】二字查看陕科大校园内部街景;
回复【表白】二字对TA说出难以启齿的心语;
底部菜单栏更多实用功能等你来发现!
责任审核:
图文来源:易班学生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