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石油附小的心语信箱收到不少家长来信,纷纷表示自家孩子不喜欢阅读,很难坐在那里安安静静看书,看了没一会儿就不想看了,很是苦恼。
为什么有些孩子不喜欢阅读,很难安安静静地看书呢?快来听石油附小心理老师刘雯分析分析吧~
学生不喜欢阅读更多是因为阅读环境的创设不符合相应的要求,如外部阅读环境包括光线、舒适度、阅读氛围等。此外,阅读材料也需要考虑学生的阅读倾向、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等,也就是要按照分类分级阅读的方式进行阅读材料的选择。建议家长们指导孩子选择适合本阶段的阅读材料。
事实性知识要先于技能。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可以节省大脑的工作记忆空间,通过合并相关要点的方式,腾挪出额外空间用来建立上下文的关联,也可以填补作者留下的逻辑空白。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阅读可以慢慢转向着重理解,而理解是建立在背景知识之上的,此时拥有更大字词量和更广知识面的学生就有优势了。因此大量阅读增加背景知识,背景知识的增加提高阅读理解效率,建议在小学阶段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展阅读类别。
我们利用已知的事物理解新的事物,大多数知识是具象的。在阅读指导中,如遇涉及概念性知识,建议采用举例的方式,用多个不同角度的具象化例子,分解抽象的概念性知识。孩子在比较分析例子的同时,就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需要评价孩子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若孩子对内容一点认知都没有,只会逐字死记,那么掌握的只是机械知识;若孩子对于内容有些认知,但只有在已提供的环境下才能理解,那么掌握的只是表面知识;若孩子能够理解所有事情,包括抽象的概念和实际的例子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掌握的才是深层知识。
学习早期的认知力和晚期的截然不同,有经验的阅读者的阅读方法不一定适用于阅读的初学者。有鉴于此,阅读能力更需要序列化地增进,阅读方法的练习也要从易到难。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400万字,大约是四五十本书的样子,这只是一个保守的底线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阅读量,应该基本维持在200本左右。“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推进过程中,可能减少了书面的家庭作业,但绝不会减少大量的整本书阅读。
“双减”后,学生多出来的课余时间,用读书来充实校园生活,是个不错的选择。接下来,我们就到海淀各学校去看一看,有哪些精彩的阅读活动吧~
在学校“心之所向 书即归处”第十一届读书节上,水墨风主题背景板,配合以水波荡漾的深蓝色地布,抓人眼球。利用纸板制作而成的“载梦之舟”浮于深蓝色的水面之上,不远处是展开的巨幅书页,上面印着本次读书节原创歌曲的乐谱。书页之上,载着设计者们用纸板搭建的暖色小屋,与层叠的图书相互映衬。巧妙而精心的设计为观众呈现出一幅独特景致——船正在靠岸,停泊在书的方向,书页托着温暖明亮的房屋。
△一书一船一屋
精彩纷呈的“一树万书”“思文语书”“与香同书”“流光沁书”和“寄梦远书”五项互动活动也让师生们的兴奋不已。
说起阅读,怎么能不提中关村三小微信公众号的经典栏目——“被窝夜读”。由中关村三小中央图书馆选书提供文本,师生共同朗读,至今有绘本、散文、短片小说、名著名篇、节日五个系列,每个系列还有不同的主题,总有一本让您满意。
每天中午13:20-13:50,是丁红老师和学生共同盼望的时光。
“双减”政策实施前,每个学期伊始,丁红都会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目。但她发现,能每天坚持在课外自主进行阅读的学生仍占少数,学生和家长都反映没时间,作业、课外班、特长班占据了孩子们大量的课外时间。
这个学期,“双减”政策落地给学生和丁红带来了每天阅读的机会。为了让阅读不成为学生的负担,起初,丁红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看什么都可以带到学校来看。在这过程中丁红发现,学生们都很爱看漫画,于是她就和学生一起读《故宫里的大怪兽》《漫画中国史》《可怕的科学》等。后来,她把自己收藏的《蔡志忠漫画国学经典》一整套书带到班级和学生阅读,学生立即喜欢上了用轻松、诙谐来诠释传统文化的方式。课间能看到他们学着漫画中的人物,兴冲冲地在走廊大声吟诵:“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学生渐渐迷上了中午的“读书沙龙”。在一起阅读的时光里,班里十分安静,即使平时最好动的学生也都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了。
后来,丁红向学生开出了一个包括中外名著、自然科学、畅销书等的书单,并让学生回家问父母童年最爱看的书,作为书单的补充。没有想到,学生很快就把书单上列的几十本书凑齐了。原来,大部分家长给孩子们买了很多课外书,但因为课业负担重,没有时间阅读,大部分都束之高阁了,借着班级的阅读活动,这些书终于等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崭新的课外书充实到班级的书架里,丁红和同学们自行打印了一个图书借阅表,方便大家借阅。
西二旗小学阅读月上,三年级的家长们组织并开展了读书分享会,希望以此加强同学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同学们的读书意识,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邓有嘉的妈妈跟孩子们分享读书的方法,通过与孩子互动的方式让孩子学会了思考并传授了阅读的三个方法——
泛读的方法: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一目十行的读,也可以读一个章节,也可以读其中的一段。
精读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经典书目,逐字逐句的读书,把书本的知识慢慢变成自己的本领。
朗读的方法:通过朗读,感受文字的美,产生文字的兴趣。
邓有嘉的妈妈还温馨提示孩子们采用正确的阅读姿势,让大家在阅读书籍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注意保护视力。
赵安琪同学分享了图书《凯叔讲历史》,她告诉同学们阅读首先要看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所以通过题目可以了解本文的意义。书里面还有很多各个朝代的插图,会吸引孩子去阅读相关的内容。
为了让数学深入学生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和趣味性,初一数学组指导初一新生在假期里共读一本书——《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同学们从中看到了数学世界的多姿多彩,也对数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罗素、辛格、怀特海…这些数学家其实也是普通人,他们有自己的小脾气、小爱好,也有自己的情感和信仰。也许有一天,我们通过不懈的努力也可以成为一名数学家。
高斯是一个天才,在数学、天文学、电磁学等领域都有巨大贡献。高斯那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发散性的思维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同时他也是一个很勤奋的人,经常熬夜读书、做各种数学计算。由此可见,光有天赋是不够的,只有勤奋才能让我们的天赋发挥到极致。
“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四大名著是古典长篇小说的艺术巅峰,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也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学校组织全体学生开展:魅力阅读活动之四大名著,激发了同学们读名著、赏名著的兴趣,提升了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化底蕴,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接下来,以《水浒传》为例,一起来看看同学们是怎样品名著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