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袁文渊:初为班主任的快乐

1985年9月1日,我迎着第一个教师节的春风踏上了三尺讲台,怀着一个农家子弟凭借自己的拼搏走出乡间的喜悦,带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一心扑在了教育事业上。

说是“初为班主任”,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班主任,只是代理了一段时间,学校开始只安排我教高一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课。10月的一天,一个班主任老师外出学习两个月,学校安排我代理一段时间的班主任。我感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自己和学生年龄差不多大,代理班主任,如果把班带差了,给学校和原班主任都不好交代。但既然学校已经决定的事,我也只有服从领导安排了。

当时正赶上学校搞建设,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学校召开高一年级班主任会,安排高一年级的学生“垫屋箱”(在那个年代,学生可以为学校建设做一些义务劳动。“垫屋箱”就是新教室建起来后,室内地基低,需要填接近一米深的土),班主任分别领了任务,我班需要垫三间教室的屋箱,需要近100立方的土,而且土源在学校西边一里多路的河沟边,填土时间是星期六下午,这不同于一般的卫生大扫除,是一个时间紧、任务重的艰巨的劳动任务。

为此,我在周五下午的自习时间召开了一个动员班会。首先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我说:“建设美丽校园,理应有我们的一份。等到我们毕业后的十年、二十年之后,再回到这个熟悉的校园,有我们拼搏和流汗的美好回忆。义务劳动,能够磨练我们的意志,培养我们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再说了,学校的劳动任务既然已经分配给我们,早晚是我们的活,学校规定周六下午干,如果干不完,周日继续干。我们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周六下午力争把活干完,晚上我们一块聚餐,周日安心上课,大家有没有这个信心?”学生被我的鼓舞感染了,群情激昂地说:“放心吧老师,没问题,我们保证按时完成任务!”这是一群多么可爱的孩子啊!我接着又强调说“大家一定要特别注意安全!”

然后我又召开了班干部会,与班干部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我说:“火车要想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这次劳动中,咱们班干部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我深知这次劳动任务重,困难大,城里的走读生家里没有工具,住校生离家又远,但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充足的工具又完不成任务,大家看看怎办好?”班长首先说:“放心吧老师,我们班干部每人尽量想办法拉一辆地排车,然后再动员其他走读生带铁锨。”班干部你一言我一语地积极建言着。

第二天下午,同学们拉来了十二辆地排车,带来了三十张铁锨(有的同学带了两张铁锨),58个同学共分三组,原来的一、二组合为一个大组,三、四组合为一个大组,五、六组合为一个大组。我和班长统一安排,每个大组指定一名主要班干部带领。三间屋箱,每组填一间,每组四辆地排车。人歇车不停,我和班长既是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和同学们挥汗如雨地战斗在一起,充分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

天渐渐地暗了下来,别的班级看到完不成任务就放学了。我看到同学们已经快填完了,就鼓舞大家说:“同学们,咱们是干完吃饭,还是明天接着干?”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我们干完吧,明天就不用干了。”我想:也是,趁同学们干劲正足,一鼓作气完成任务,否则学生一旦停下来,明天就没有这股干劲了。于是我大声说:“同学们真是好样的!我去给学校餐厅说一声,给我们班留着饭,大家再努一把力就干完了。”说完,我就直接跑到餐厅,请餐厅的老师等我们半小时。学生好像看到了希望,干劲更足了,那热火朝天的场面感动着我,不到半小时,我们班终于圆满地完成了这次垫屋箱的任务。

我和同学们一起高兴地跑到水管前冲洗完手上的泥巴,来到餐厅,领了饭围坐在一起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可能真的是太饿了,感觉餐厅的饭特别香!

第二天,别的班里的学生又去劳动了,我们班的同学坐在教室里,享受着劳动之后的轻松与完成任务的快乐。我动情地说:“真的非常感谢同学们!昨天大家一定累坏了吧?虽然大家累一些,但我们团结一致,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圆满完成了学校交给我们的劳动任务。由此看来,在我们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没有吃不了苦,也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人心齐,泰山移,在今后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能发扬这次劳动的精神,勤奋学习,攻坚克难,考取我们心中的理想大学!”从学生那专注而明亮的眸子里,我看到了力量和希望。

这次的义务劳动,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初为班主任”的价值和快乐。两个月的代理班主任很快就结束了,看着同学们依依不舍的表情,感受着团结友爱,互帮互学,积极向上的班风,我感到非常的欣慰!

1986年9月1日新学期开学,学校给我安排了一个新班的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