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从一个普通农村女教师成长为“知名班主任”的?

近年来,我在不断地培训一线班主任,也在不断地被大学教授培训。不论是作为班主任的培训者,还是作为被培训的一线班主任,我都有很多话想说。

从培训者的角度来说,我当然希望给班主任讲的每一堂课,他们都能学有所得,能助力他们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但事实上很难!他们往往是听课时激动,想起来心动,一回学校不动!为什么?因为听别人说是一回事,自己做又是一回事。

很多一线班主任的思维都被常年简单粗暴的工作方式给禁锢了,遇到问题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怎么办?于是我经常被一线班主任追问:我的学生在谈恋爱怎么办?我的学生经常迟到怎么办?我的教室里特别吵怎么办?我的班级学习氛围不浓怎么办?我的班级不团结怎么办?我的学生荣誉感不强怎么办?我的学生不写作业怎么办?

我有时被问得烦了,就只得回一句:我不是神,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我确实不知道怎么办!

首先,你的学生读几年级?我不知道!你这个班主任是男是女?性格怎样?我也不知道!你的学生家庭状况如何?我无从得知!你的学生性格如何?学习能力如何?习惯如何?人际关系如何等等,我都不得而知,那怎么开药方?

为什么很多一线班主任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怎么办”,而不是“为什么”呢?

前者是拿来主义,以为拿来就可以包治百病,图的就是轻松和立竿见影。后者是创造主义,图的是对症下药,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殚精竭虑见效还很慢,太辛苦了,还是回避比较划算。思维方式不同,处理问题的模式自然不同。从长期主义来讲,一线班主任若要有真正的长进,必须学会问“为什么”。

比如我在给班主任们讲《尘埃里开出来的花》这个主题时,我特别讲述了我的成长经历:

我是一个在农村学校工作了18年的农村女教师,起始学历不高,工作环境简陋,人脉资源稀少,从四川省的一个偏僻小镇来到人才遍地的深圳,在没有任何资源加持的情况下,我不仅在深圳站稳了脚跟,还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我获得过广东省教育厅颁证的“广东省名班主任”“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等荣誉称号,还获得了教育部表彰的“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同时,我也登上过国内各大班主任杂志的封面。我还出版了教育著作14部,参研的德育课题还获得“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大家在听我讲这些闪闪发光的荣誉时,惊叹的同时就要扪心自问:一个农村女教师,她凭什么可以走到今天这一步?她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她的性格之中有哪些可以助力她变得更好的优势?她对教育的理解究竟是怎样的?为什么她在功成名就时还要选择做一名一线班主任?

我想,只有这样去深度挖掘,才能真正搞懂别人的成长之道,才能模仿并超越我!其实我觉得自己的所谓成长之道很简单。

首先我特别热爱我的班主任工作,我不是把它当作一份工作来做,而是当作一份事业来经营,所以我每天都怀着一种赴约的心情去见我的学生。不论他们搞出什么事来,我都是以一个研究者的心态来对待。可是很多班主任是被动做班主任,内驱力不足,怎么可能有激情四射的外部行为?

其次,我觉得我是一个特别喜欢学习的人,无论多忙,我都要保证每天学习一个小时。因为喜欢学习,并且还跨界学习,这就使得我的眼界变得开阔,能看懂事物与事理之间的内部逻辑关系。我本身也处在一线,看到很多班主任都不读书,别说开拓视野跨界阅读,就连必须阅读的教育学和心理学这类专业的书籍都不碰,遇到问题时就手忙脚乱,也不愿意思考与分析,就希望别人给TA一个立刻可以解决问题的招术,世上哪有顺手拈来的绝招?

再其次,我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坚持,还特别靠谱的人。我有了一些知名度后,很多学校邀请我去讲课,但周一到周五我都拒绝了。我每天守在我的教室里,看学生玩耍,听学生说话,与他们一起学习,预设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并提前设计课程解决那些可能发生的问题。我还利用工作间隙的碎片时间,把我的观察、思考与实践都用文字写出来。我在写作的时候,虽然呈现的都是我做过的事,但其实也有反思。反思的过程就是一个再生长的过程,我就是这样一步步变得更好的。

会听课的一线班主任就能从我的讲述中挖掘到这些有利的成长元素,然后回去模仿,一步步地做,坚持下来,就是一个特别优秀的班主任。

事实上这么些年,确实有些听过我课的一线班主任深受启发,回到学校立即行动,几年下来,就成为当地的名班主任了。

还比如我给各位一线班主任讲《如何打造一支优秀的班级管理团队》这个主题时,里面全是实操手法,拿回去就可以使用。

有些班主任用起来得心应手,班级带️得风生水起,还因此被组织调到更高一级的学校。有些班主任用起来却力所不及,班级面貌一尘不变。这是为什么呢?

前者是活学活用,学的是我的管理理念,用的却是自己的术。后者是生搬硬套,学的是我的术,却忽略了我这“术”背后还有道。我敢在自己班级里打造一支精锐的班级管理团队,让班上人人有岗位,个个有事做,把班主任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若没有阅读大量的管理学书籍,我如何能把企业管理的理念与教育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呢?我没有深度研究管理学,我又怎么能想得通教育管理背后的逻辑呢?

其实,于我而言,每一个问题产生后,我都先问自己“为什么”,然后假设多种可能,进行全面求证,当我把“为什么”搞清楚时,其实我已经知道“怎么做”了。

比如学生“早恋”这个事,每个一线班主任都很头痛,都想急于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曾经开玩笑说,要想一劳永逸啊,那就只有给学生注射“阻隔发育”的药物,让他们的身体永远定格在七八岁。只要学生的身体在发育,就会渴望得到异性的青睐,就想发展一段甜蜜的恋情。这是人性之本源,谁都不能,也不可以改变。

既然不可改变,那就支持他们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整得他们荡气回肠或肝肠寸断不是很好吗?自然不好?为什么不好?班主任就要从学生的心智发育、学业压力、处理感情的能力等多方面去分析,这样一来就会找到“理解学生的感情需求,但不支持早恋”的原因。

这个原因就是,进入青春期的学生,虽然身体发育基本成熟,但心智发育并未与身体发育同步,所以他们对男女感情的认知更多的是停留在身体渴望的本能上,并不能完全理解“爱”的含义。

加上他们的学业压力很大,需要集中时间和精力来搞学习,谈恋爱必定会占用他们的时间和分散他们的精力,耽误学习就有可能影响前途,也会降低他们未来生活的质量。

关键是他们处理感情的能力还很弱,恋爱双方一旦出现了感情分歧,或者有其他因素介入,他们很难妥善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也很难做到体面地结束两者的关系。

鉴于这些原因,多数班主任和家长都不支持学生“早恋”。既然不支持,就该指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感情。

我为了指导学生正确谈恋爱,还读了20多本两性关系的书,得体地解决了学生“早恋屡禁不止”的问题,也令我的夫妻关系变得更融洽。

我真心希望每一个班主任都习得一个好习惯,那就是凡事先问“为什么”,再想“怎么办”。不仅要学习班主任名家的教育之术,更要学习班主任名家的教育之道。回到学校有三件事必做,那就是:守住教室实践,枯坐家中读书,利用碎片时间写作。你若长期坚持做到这三点,十年后,你就是班主任名家。

那么作为一个被培训者,我又是怎么吸取培训养分的呢?

首先,我从不轻视台上给我讲课的老师。不论他们讲得风趣,还是讲得枯燥,我都能听进去,我听他们为人和做事之道。简单说,就是他们“怎么做”背后的教育理念。这个我是一定要琢磨透的,只有琢磨透做事的理念支撑,我才能学一化三,才能把所学化为我所用。因此,我听课不听热闹,只听热闹背后的真知灼见。

其次,我非常重视培训师的理论修养。很多时候,我们的一线班主任很抗拒听大学教授的课。认为他们没有教过中小学生,不清楚一线教育的真实情况,所以讲的都是一些高大上的理论,既空洞,又玄乎,云山雾罩,拿回学校根本用不着。这话不是没有道理!诚然,让大学教授来中小学当班主任,他们一定会大失所望,多半会灰溜溜退场。但是,他们那些听来空洞的理论真的是有高度,是需要一线班主任去落地的。比如大学教授总爱提到“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话有错吗?没错!空洞吗?非常空洞!怎么才能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简直是一头雾水!

一线班主任如果读过丹尼尔·平克的《全新思维》,就应该知道,丹尼尔·平克在这本书里提到一个观点:世界已经从过去的高理性时代,进入一个高感性和高概念的时代,有6种能力是非常稀缺且重要的。分别是: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共情力,故事力,交响力。听课人有这样的知识打底,就不会反感大学教授所讲内容大而空了。而是意识到作为一线班主任在设计带班理念时必须升维,要有大格局,站得高,看得远,立足当下,着眼未来。而在具体实施时则要降维、实操,且接地气。

我每一次听那些理论修为高的教授讲课,都能心领神会,能快速地将自己平时的做法与教授抛出来的理论相匹配,这也大大提升了我的专业底气。

最后我想说一句,作为一名被培训者,我们很难要求培训者讲什么、怎么讲,我们能做的,就是摆正被培训者的心态,认真学习,最大可能地吸收培训者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有效的实操手法。其余的修为,真的只能靠自己去历练、分析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