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少年家国公开课圆满结束!我们跟主讲人吴娟老师聊了聊……

这个8.15,我们推出了以“将情怀融入时代,让知识照亮未来”为主旨的少年家国公开课。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引,主讲人吴娟老师为同学们梳理了近现代史,回顾了中华民族14年抗战的艰辛历程,引起了广泛的好评和一定的社会面传播。

迄今为止,公开课在微博浏览量12万次,视频号浏览量8000余次。可以说,首次少年家国公开课圆满成功。在这里,少年君要特别感谢瑞泉中学的吴娟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如此激动震撼的一课。

吴老师说:“很悲愤,百年来中华民族所遭受的屈辱和践踏,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与迫害,令人痛心;很震撼,志士仁人饮恨寻路的曲折坎坷,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令人震撼;很骄傲,有幸生于今日之中国,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康幸福,很满足。”

出于安全考虑,我们约了线上采访。在我联系上吴老师说明情况后,老师简短而有力的回复了“好的”二字,因为没有见面的缘故,我脑海里便勾勒出一位传统的、严肃的、甚至有点高冷的班主任形象。但实际上,在我们短暂的接触过程中,无论是从老师的文字里,还是采访后她谦逊地说“思考理解浅薄,不足之处望见谅”,我都能感受到这是一位认真、负责、严谨、细致且极富热情与同理心的人。

在采访过程中,吴老师还在做着社区志愿者,为静态管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可以说,作为一名老师,她在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她在公开课中所提出的家国情怀。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吴娟老师,一直在推动和唤醒。

在讲述中,她倾向于隐去自己,强化自己语文老师的身份

采访时,按照惯例,需要吴老师介绍一下自己。对此,她的回应依旧是简短的一段话:“吴娟,中国共产党员,渭南市瑞泉中学语文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16年。”和她所获得的成就相比,吴老师对自己社会角色的定位是:“党员、语文老师、班主任”,隐去了属于自己的一个个头衔和获得的荣誉。

而问起作为“语文老师”的她,为什么会讲一节相较于文学更偏向历史的公开课时,她说:“文史不分家”,并说:“我非常高兴我是一位语文老师,因为在我们的语文课本当中就有很多优质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比如,在我们的语文课本当中有为国奉献,忠诚担当的孔子、孟子、毛泽东、蔡元培等;有无私无畏,敢于牺牲的烛之武、屈原、蔺相如、荆轲、苏武等;有在自己的时代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梁思成、袁隆平、屠呦呦、杨利伟等人。反复阅读、研读这些文本,其实就是让我们一次一次地探寻中华民族发展的脉络,走近崇高伟大的心灵。”

从吴老师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窥见她对于语文教材的熟悉程度,更能感受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她对于自身身份的认可与热爱以及时刻准备着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传承文明的高度责任感。

提起这节公开课与日常的爱国主义教育,她十分激动

近代史的文本话语在初高中的语文教材中,常常是不那么完善甚至失语的。吴老师认为,在西方思潮激荡,各种信息爆炸,各种价值观念冲突碰撞,各种小众文化和多元思潮驳斥与融合的今天,孩子们非常有必要了解这段历史。

因此,在平时的备课中,她也会将近代史的相关知识适时适量地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次公开课,让她激动之余,又难掩悲愤。一场爱国主义教育对现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和作用无疑是不言而喻的,而这与她在平时日常教学实践中希望带领孩子们一同去感受的东西不谋而合。

在谈及教育实践中感触颇深的一课时她说:“是执教《沁园春 ·长沙》一课时感受到毛泽东同志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他心怀天下的伟大情怀。《沁园春·长沙》创作于1925年,当时中国革命形势异常严峻,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已经爆发,农民运动也势如骤雨,国共两党统一战线已经确立,而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此时的毛泽东即将前往广州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当他“独”立橘子洲时,虽是深秋却满怀壮景,虽处险境却能坦荡从容。他的自信不仅源于他从事着的追求民族解放的正义事业,更源于他奋发有为的志向和勇气。因而他笔下的秋景红绿争辉,千帆竞渡,远望山林如染,近看漫江水透,抬望眼,雄鹰展翅,低眉处,浅水鱼游。万物自由,正是作者的理想照进了橘子洲头那一片深秋,那一个深秋也饱含着一代伟人对祖国深沉的爱。这一课是高中学段语文教材当中的第一篇课文,它的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教学中,和孩子们一起在烂漫的秋景之中重温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的崇高心灵,既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特殊的爱国主义教育,又开启了学生一段新的学习旅程,令人非常难忘。”

在备课过程中,她能透过历史看文学,又能从文字中读出每一个他者...

少年家国公开课的每堂精品课背后,都藏着一位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深刻思考。吴娟老师从“国”的概念溯源,解释了中国人深植于心的品格;又从革命先烈的历史文本中,更细致地了解了一段历史,将目光聚焦于战乱背景下的每一个具体的“人”身上。历史的尘埃落在个体身上就是一座山,了解历史,就能更好地了解文学所带来的意义——在文字中望向他者,找到共识,找到情感的联结,从而获得共同的价值感和民族意识。

吴老师说,备课过程中,对她影响最大的就是“透过革命先烈的家书、随笔等再读近代史,让我和那些只停留在历史课本上的他们实现了一次跨时空的对话。读文识人,作为革命先烈,他们热情如火,信仰如铁,忠贞不屈,视死如归,他们都是英雄;当他们为人父母、爱人、师友或后生晚辈时,他们或舐犊情深,或缠绵依恋,或修身律己,或谦卑真诚,他们也如同我们身边那些充满烟火之气的寻常百姓一样,至情至性,亲切可人。然而正是他们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牺牲小我,用牺牲为我们创造了新世界。”

问及她所任教的瑞泉中学的近百年校史,老师介绍道,在1938年的夏天,渭南教育界人士李文白、马骏、朱立哉等鉴于渭南城区没有中学,故将在渭水之滨的宣化、乐育两所私立小学改制为初中班,次年,两校初中班合并,因最初在渭南八景之一的“瑞泉瀑布”附近踏勘校址,又因此地为明代教育家南大吉先生的瑞泉书院旧址,故取校名为“瑞泉”。时值抗战之初,百事艰难,建校之初,暂借乐育小学校舍。后校址几经迁徙,但“瑞泉”之名始终不易。

瑞泉中学诞生于战火纷飞的动荡时代,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传承历史文脉,发展地方文教事业,培养爱国进步青年的重大职责。也因此,瑞泉中学一向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不仅立足本土红色资源开发了校本课程,还鼓励历史、语文、地理等学科的融合联动,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渗透爱国教育,同时也为学生们创造了丰富的校园活动形式。目前,学校的红色典藏馆正在筹建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相信在这样的德育氛围里,同学们会得到更好的滋养,也将成为更好的人。

少年家国信,一个孩子们可以看的视频

你负责笔耕不辍,我们负责让你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