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投资近500亿,又一高水平新大学来了!

近日,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发布一则全球招聘公告,透露出了备受关注的新大学——东方理工大学(拟)的最新建设情况。其中,有一信息引人注目:东方理工大学(拟)是由浙江省宁波籍著名企业家虞仁荣先生设立的教育基金会举办、浙江省和宁波市政府重点支持筹建的高起点、高定位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同样“出生”于浙江,2018年获批的西湖大学,其前身也是一所高研院——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西湖大学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这意味着,“东方理工大学”或将复制“西湖模式”,在浙江创建另一个世界级的高等学府。

据悉,宁波市政府已出资160亿元选定校址,规划用地总规模约2300亩。宁波虞仁荣教育基金会也将投资200亿元追加到300亿元以上:其中,100亿用于大学基础设施建设,200亿元以上作为办学资金保障学校的发展。“东方理工大学”投资规模将达到惊人的460亿元!

在虞仁荣教育基金会提供的资金基础上,已建立多方位资金筹措体系,包括政府支持、科研经费、办学收入、社会捐赠、成果转化等收入。

另外,据“AI科技评论”消息,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科学家、IEEE会士曾文军已于近期离职,正式加盟位于浙江宁波的东方理工大学(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曾文军对国际标准(ISO MPEG、JPEG2000 和 OPEN MOBILE ALLIANCE)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多媒体领域的技术专家,曾文军打通了学术界与工业界融合的任督二脉,先后在美国松下信息技术实验室、贝尔实验室、夏普实验室工作。2003-2016任密苏里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终身教授,2014年加盟微软亚洲研究院。公开资料显示,曾文军与虞仁荣同为清华大学1985级校友。

高定位、斥巨资、请大佬……东方理工大学可谓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频繁动作中,这所新型研究型大学的雏形已然显现。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各方优质资源将在这里汇聚。

在人才培养方面,东方理工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科技人才为使命,倡导平等、开放、自由的学术风气,引领变革性研究。立足全球科技前沿、紧扣国家重大需求,努力打造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为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和发展“高精尖”产业提供源头支撑。

在学科规划方面,东方理工规划理学、工学、信息、商学四个学科群,强调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突出前沿科技交叉融合,力争在短期内成为世界一流学术机构和国家重点战略学科引领者。

东方理工大学(拟)规划十年内在校生规模为10000人,本科、硕士、博士比例为4:3:3。初期将与国内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2022年招收首批研究生,本科生招生在教育部正式批准大学设立后即行开始。

除了定位和兴办模式之外,西湖大学与“东方理工大学”还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坐落在经济强省浙江,分别位于号称浙江“双子星”的杭州市和宁波市。

2020年,浙江省以GDP 64613亿元的成绩位列全国第四。杭州市和宁波市也分别位列省内GDP第一位和第二位。2018年,宁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45.5亿元,自此,宁波成为除杭州外浙江省内第二个跻身“万亿俱乐部”的城市。

然而,浙江的高等教育发展却落后于经济发展。

浙江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源于1952年院系调整,正处鼎盛时期的浙江大学被拆分,当时的之江大学更是被直接调整解散。浙江大学重组为若干所院校,后分别开枝散叶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

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合并,而当时从而组建了新的浙江大学。然而在并校前,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和浙江农业大学都通过了211工程的预审,这就导致了在合并后,整个浙江省仅剩浙江大学一所“211”大学。

因此,在“双一流”建设之前,浙江高考生若省内择校,要么“一步登天”入浙大,要么“就此沉沦”上普本。2017年,中国美术学院和宁波大学成功入选“双一流”,才稍稍缓解了浙江长期以来的高教疲软之态。但与同处“长三角”地区,坐拥2所“一流大学”、15所“双一流”高校的的江苏省相比,难免相形见绌。

从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情况来看,浙江大学位列全国第3,一骑绝尘,断层领衔,凭一己之力撑起了浙江高教的半壁江山。除了浙江大学之外,排名在前一百的浙江高校仅有浙江工业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中外合办高校排名为全国参考排名)、宁波大学,且与浙大实力悬殊。“浙大”、“那大”的名号也在坊间广为流传。

2018年,新中国第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西湖大学自筹创初期就话题不断,在科研方面接连产出一流成果,发展势头迅猛。在校长施一公的邀请和引导下,西湖大学引进了一众学术大牛。2020年,西湖大学在该年度发表4篇NATURE & SCIENCE论文,年度排名第13,比肩“双一流”高校。

现在,另一所社会力量举办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东方理工大学”也呼之欲出。下一个“大学时代”,浙江俨然已经站上了潮头。

其实,在浙江,民间资本支持高等教育早有先例。1984年,包玉刚决定捐资相当于5000万元人民币的外汇创办大学。这所大学,就是今天的宁波大学。宁波大学的诞生,结束了当地没有综合性大学的历史。

与包玉刚一样,此次捐资300亿筹办东方理工大学(拟)的“中国芯片首富”虞仁荣也是浙江宁波人。2021年,他入选《2021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以715亿元财富排名第48位。

对于浙江来说,利用社会力量办大学,优势得天独厚。以邵逸夫、包玉刚、虞仁荣为代表的一批浙江籍商人,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为故乡教育慷慨解囊。除此之外,浙江本地的民营企业力量也不可小觑。今年9月,全国工商联发布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浙江省以96家500强民营企业领跑全国。

社会力量办大学是一种模式创新,而这种创新一直是近年浙江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词。2004年,宁波诺丁汉大学获教育部批准筹建,成为中国第一所引进世界一流大学优质教学资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独立校园的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创建和成立,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与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结合的先河,为中国教育走向世界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一段时间以来,浙江省“双一流”高校的相对匮乏,与其教育大省、经济强省的地位并不相符。

浙江省教育厅某副处长曾指出,浙江90%以上的博士点、70%以上的硕士点都集中在杭州市。未来仍需继续优化省内高等教育空间布局。

浙江“十四五”规划建议也明确,要“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大力培育国家中心城市。” 这也意味着,今后浙江将更加突出杭州、宁波双城联动,协同发展。选址在宁波的“东方理工大学”,也将在这出“双城记”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7月2日,浙江省教育厅在《浙江省高等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到,支持浙江大学打造世界一流大学,支持西湖大学开展新型省部共建,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学,支持中国美术学院、宁波大学等加快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如今,宁波市政府出资160亿支持的东方理工大学也被寄予厚望。未来,在浙江大学“一超”格局下,西湖大学、宁波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宁波诺丁汉大学以及在筹的东方理工大学等“多强”或将迎头赶上,形成崭新的高教格局。